洪銀興:通過同城化擴大做強長三角内核,打造滬甯科創走廊

發布時間:2019-04-04

      上海市與杭州灣七市和江蘇沿江八市構成了長三角核心區,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這個核心區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上海成為全球卓越城市,毗鄰15城市與上海同城化。這個城市群的經濟特征是“國際化+知識密集型”,要打造滬甯科創走廊,讓核心區成為“科創中心+高科技産業化基地”。

 

      著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資深教授洪銀興2日在北京演講時提出建議,通過上海市與毗鄰15城市的同城化,擴大并做強長三角核心區,有效帶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要共建“滬甯科創走廊”,使之成為中國的科創中心和高科技産業化基地。

 

      洪銀興是在光明日報和南京大學主辦的《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說,在中國區域經濟層面,目前有四大闆塊被确定為國家戰略,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其中,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對穩增長能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在一體化進程中,必然有一個中心和外圍的作用問題,一體化沒有中心是不可能實現的。四大闆塊中,隻有上海被公認為長三角中心和一體化内核。

 

      那麼,上海的外圍地區怎麼和中心對接?洪銀興認為,上海的GDP約占長三角的17%,這個能量要帶動整個長三角的發展,有些能力不夠,而且上海自身的發展也需要補充發展要素。改變的辦法,就是在推進一體化過程中做強中心,而做強中心的關鍵是要擴大和做強長三角核心區,而不是隻靠上海一個中心帶動。

 

      他指出,做強中心的途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虹吸外圍的發展要素,這條路不應該提倡;另一種是中心擴容,通過毗鄰城市的同城化,形成新的經濟闆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核心區,讓這個核心區做大做強,進而有效帶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将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打破行政界線,在制度、政策、平台建設等多方面予以協商對接,形成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更大發展空間。這個核心區建設的基本思路應該是:上海成為全球卓越城市,毗鄰15城市與上海同城化。經濟特征是“國際化+知識密集型”,滬甯間要打造科創走廊,成為“科創中心+高科技産業化基地”。因此,一方面體制和政策要同城化,基礎設施要更加互聯互通,還要建設區域共同市場。另一方面,要打通科技成果産業化通道,科技政策同城化,轉化利益要分享,人才流動要柔性,共同建設公共性科技平台,讓上海和南京兩個科創中心的成果快速進入到沿江八市。

 

      洪銀興說:“毗鄰城市同城化以後,上海的非中心城市功能将外移到同城化區域,就像雄安新區要把非首都功能轉接過來一樣。這就符合世界銀行報告中談的思想,就是當今世界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克服地區差異的重要趨勢是重塑經濟地理,主要路徑是在毗鄰城市推進區域一體化,形成具有内在競争優勢、相互促進的經濟闆塊,在更大範圍内優化資源配置,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江蘇沿江八市,是指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泰州、南通,這八個城市總面積5.1平方公裡,占長三角的14%,人口近5000萬,占長三角的23%,經濟規模超過6萬億元,占長三角的30%。

 

      在洪銀興看來,江蘇沿江八市現在基本具備了進入長三角核心區和與上海同城化的條件,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從2018年人均GDP看,上海是13.5萬元,八市平均是13萬元。其中,無錫17,5萬元、蘇州17.4萬元、南京15.4萬元、常州14.9萬元,都高于上海;鎮江12.7萬元、揚州12.1萬元、南通11.8萬元、泰州11.0萬元,都接近上海。都有國際化發展要素,上海是全球城市,沿江八市的開放型經濟處在全國前列,出口和引進外資水平與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地位匹配。交通方面,上海和沿江城市在長江南北兩岸都有高速公路連接,非常便捷。再從産業方面來看,上海有服務業優勢,沿江八市有制造業優勢。

 

      洪銀興還建議共建“滬甯科創走廊”。他說,在上海和南京之間,沿江地區集中了長三角乃至全國最豐富的科教資源,江蘇擁有大學160多所,江蘇沿江就擁有雙一流大學14所,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這個區域的創新能力。江蘇沿江地區不僅有人才優勢,而且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突出,開放性經濟水平高,各類科技園高度集聚,産業水準高,又決定了科技創新轉化能力強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在空間上可以分開,上海和南京是科創中心,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就可以在江蘇沿江。


轉自: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