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銀興:我國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顯著優勢

發布時間:2019-12-23



收入分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的制度安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确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分配關系本質上和生産關系是同一的,是生産關系的另一面。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制度,這種所有制在分配制度的表現,就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勞分配為主體是公有制為主體在分配上的體現,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體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顯著優勢。


我們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承認物質利益原則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時允許和鼓勵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其他生産要素參與分配,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


按勞分配為主體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有利于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貧富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所要建立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須既能促進生産力發展,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又能保障公平,防止貧富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産要素在生産力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由于這些生産要素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即使是國有企業,它相對于其他國有企業,其所有的要素也屬于不同的主體。因此,為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産力的發展,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産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财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就必須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種生産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獲得相應的收益,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各種要素資源,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充分釋放發展經濟的潛力。


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我國實行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在實踐中不斷建立和完善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我國消滅了剝削制度,确立了按勞分配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改革開放以後,在堅持按勞分配主體地位的同時,多種分配方式逐步發展起來。黨的十三大提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黨的十四大在明确我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黨的十五大提出,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産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并明确提出了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黨的十六大強調,“确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黨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此基礎上,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确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之一,這是社會主義分配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重大創新,對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迹,人民群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實踐充分證明,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是一項好的制度,是一項具有巨大優越性的制度,應當不斷堅持、不斷完善。


堅持提高效率和促進公平相統一


為什麼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關鍵在于它能夠有效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效率和公平兩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共同實現的關系。社會主義既要公平又要效率,因而不存在誰為先的問題,更不能以犧牲一個目标來實現另一個目标。無論是按勞分配還是按要素分配,都要體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社會主義公平的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在效率提高的基礎上實現的。社會主義效率提高的目的也是增進人民的福祉,實現共同富裕,沒有公平為保障,效率的提高也是難以持久的。隻有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才能有效地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


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從堅持按勞分配開始的。改革初期的主要任務是在公有制企業中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打破平均主義分配,随着包含非公有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多種分配方式也迅速産生。在此背景下,就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樣,按勞分配也必須為主體。黨的曆次大會的報告對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都做了安排。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鼓勵勤勞守法緻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持多勞多得,着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别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是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生産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種生産要素,保護各種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各種生産要素在經濟生活中的貢獻如何決定?主要根據市場來決定,市場對各種要素的供求關系所形成的市場評價作為要素報酬的客觀依據,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明顯的效果。比如,對企業來說,用多少資本,用多少勞動,用多少土地,這些要素可以相互補充,也可以相互替代,這就有一個最有效率的要素組合問題。由于生産要素有不同的質量,有不同的供求,要素報酬也不一樣。例如職業經理人,市場上具有更高人力資本含量的企業家更為稀缺,其報酬必然更高。企業依據不同質量的要素支付報酬,對稀缺的優質的要素給予高的報酬,這不僅能把稀缺的要素充分動員起來,還能促進優質稀缺資源的供給。


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進入新時代,在人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時,收入分配領域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收入差距擴大問題、收入分配秩序不規範問題、部分群衆生活比較困難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分配制度,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堅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勞動是财富創造的活的源泉、勞動者是生産力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要鼓勵勞動、鼓勵創造,鼓勵多勞多得;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多種分配方式,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鼓勵勤勞緻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隐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在生産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背景下,一方面通過教育等途徑對勞動者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産性收入,使直接勞動者的收入随着擁有更多的非直接勞動的生産要素而提高。


轉自:江蘇智庫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