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占據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是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深化高等職業教育關鍵在人。要從實施“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深入領會和理解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和新問題,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複合型技能人才為核心,深化人才培養目标、模式、路徑的體制機制創新,體現新思路、探索新舉措、展現新作為,全面推進複合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以崗位需求轉變為背景,在人才培養目标上體現新思路。當前,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驅動下,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型技術手段被人們熟知,正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遷,深刻影響着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推動行業、産業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不斷更疊。《2020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業化,在各個行業引發深刻變革。比如,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人工智能技術作用于簡單重複的機械工作,使得大量的勞動力正在被自動化機器所取代,生産效率得到優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對員工的技能要求愈發提高。以往推行的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單一技能人才可能無法匹配企業、産業的發展需求,那麼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路徑也應依據企業和産業的發展要求随之發生變化,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途徑。因此,需要加快人才培養目标、定位的理念重構,将社會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提和依據,轉變人才培養目标,不再僅僅着眼于單一的純技術型人才,而要更注重高端的複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以産教深度融合為手段,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探索新舉措。基于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标,不難發現,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教育内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可能都無法适應高技能複合智能型人才的培養,并且對教師本身、教學方法等形成沖擊和挑戰。如果此時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模式無法進行及時更新和變革,那麼可能無法培養出企業、社會等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亟需積極推進産教融合,通過校企合作等途徑,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先,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開發和打造“校政行企”協同聯動的人才發展平台,整合教育和産業兩大領域的優質資源,設置以核心專業為引領的專業群,注重培養學生的橫向技能和彈性技能。其次,為了有效增強高等職業教育适應性,需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加強與諸如人工智能等相關新興産業的專業布局,實現專業結構的動态優化,提高複合型技能人才與産業發展需求的适用度和匹配度。此外,不可忽視的是配備相關專業師資力量的重要性,通過選聘一批具備理論與實踐能力、掌握智能教學技術的“雙師型”教師,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經驗,不斷培養學生具備能夠适應崗位不斷變化和技術飛速發展的綜合能力。
以“工匠精神”培育為重點,在人才培養路徑上展現新作為。“工匠精神”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靈魂。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确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的複合式教育。這就要求,在複合型技能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上,樹立“匠德、匠心、匠術”的職業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各個階段。具體而言,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工匠型”教師的引領作用,其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将滲透在專業細緻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訓練過程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正式進入工作場所之前,身臨其境地體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工匠”。通過拓展“工匠精神”的教育路徑,真正使得“工匠精神”與技藝操作、技藝傳承等有機結合起來,培養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職業素養,培養“終身學習、全面學習、持續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無形之中将“工匠精神”内化為一言一行,這無論是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是個人成長,均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結合人工智能所推崇的機器學習等方法,依據大數據的支持,構建專技人才評價的體系和系統。通過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激勵體制創新,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加快構建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精益管理思維、精湛技術能力的人才隊伍。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指出,21世紀管理挑戰特别涉及新信息技術和自我管理藝術的影響。他認為自我管理是必要的,因為未來的員工将在他們的公司或組織中生存下來,對大多數人來說,終生學習新技能和新職業将成為規則:“管理自己是人類事務中的一場革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着新技術賦予“智慧”支撐、人才培養壁壘被打破等重大機遇,同時也面臨着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新型專技崗位人才短缺等諸多挑戰。因此,隻有積極擁抱新時代的到來,有針對性地對人才培養目标、模式、路徑采取變革措施,才能真正培養更多複合型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