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彪:隐匿的地方政府債務阻礙去杠杆

發布時間:2017-04-07

 

來源:南京大學新聞網

 

  去杠杆,是當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中國非金融企業杠杆率較高,與儲蓄率高、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關。但從實踐中,“非金融企業及其杠杆率高”是怎樣發生的?又如何來理解以及采取對應的措施?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專訪了長江學者、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他曾受官方智囊部門委托,對“去杠杆”做過專題研究。他認為,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看,就是要把在低生産率和高風險部門滞存、占用的市場資源、物質資源和信貸資源,轉移到生産率更高、市場需求更大的産業部門和企業,這是政府應該主要着力的領域。此外,對“被隐藏”的地方政府債務應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

 

  國企去杠杆是關鍵所在

 

  《21世紀》: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你曾在提案中提出過實體經濟負債率過高,“實體經濟不實”的說法,為什麼?

 

  劉志彪:我們經常聽到企業家說,幹一年都為銀行打工了,利潤都以利息方式交給銀行了。為了驗證,我就對制造業類的上市公司的财務報表進行了分析,發現有的利潤率隻有2%-3%,這與1年期的銀行儲蓄存款利息差不多。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情況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從實體經濟的角度看,因為要支付更多的錢給債權部門,也就是銀行。反過來看,這說明企業的負債高、杠杆高,表現為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業盈利低,也就導緻研發創新能力差、生存能力差,繼而影響到國民經濟安全,也帶來了較高的金融風險。

 

  《21世紀》:過高的杠杆率是怎樣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

 

劉志彪:中國目前企業部門的杠杆率在150%以上,有超過100多萬億的債務,保守估計每年需要支付利息五六萬億人民币。也就是說,中國社會财富的增加,其實就是支付了債務的利息,長期以往,實體經濟會空洞化,就沒有自我發展的潛能,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21世紀》:這種高杠杆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劉志彪:表面上是企業部門借債多,背後則是,實體企業增長壓力大、投資規模大,在資本金不足和直接融資體系不發達的情況下,主要是靠向銀行借錢,導緻債務過高。在上述100多萬億的債務中,70%以上都集中在國有企業。一方面債務容易通過貨币刺激政策送達國企,另一方面,這些年來,因為實體經濟負債率高,銀行金融部門出于風險考慮,不願意把資金繼續投向實體經濟部門,而使其不斷地湧入以房地産和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拟經濟部門,表現為資産價格不斷飙升甚至連續翻番,并如此反複循環。

與之對應的是另一方面,非國有實體企業無法賺取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隻能紛紛主動地退出市場,或被動破産倒閉。但國有企業一般不能破産,嚴重的産能過剩和僵屍型國有企業,其實都是由大量的信貸資金堆積起來的,這是導緻增長動力衰減和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因此,實體的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應該成為去杠杆的重點,是當前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所在。

 

地方政府債務“被隐藏”

 

21世紀》:怎樣定義“非金融機構杠杆率過高”?

 

劉志彪:就這個問題,我在研究中也和很多部門、機構有過交流,但官方并沒有權威的專門的關于實體經濟部門高杠杆率的表達。目前大家用得較多的表述是中國社科院李楊教授研究團隊的數據,即中國目前非金融企業的杠杆率為156%,其中國有企業的負債占非金融企業總負債的70%。這個和我們之前承擔同性質課題的研究結論差不多。顯然,這個結論是中國負債率高,主要是非金融企業杠杆率高,非金融企業杠杆率高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杠杆率高。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2015年底中國企業部門債務率170.8%,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而2008年中國企業債務率才90%

 

21世紀》:中國個人借貸相比國外來說是不多的,外資負債主要是向國外母公司借款,民企如果撐不下去就會倒閉破産。另一方面看,地方政府負債率好像也不高,那麼債務都在哪裡?

 

劉志彪:當前統計政府負債率不計算融資平台的話,發現負債率并不高,甚至處于合理區間。原因并不複雜,因為部分地方政府負債被隐蔽。主要在兩個渠道:一個是政府融資平台是用企業形式來負債,算入國有企業的負債;另一個就是通過PPP項目,理論上企業應該以股權形式投入,但操作中“明股實債”情況多見,也就是地方政府給社會合作者提供一個債務和利息的保障償還水平,所以從統計上看,地方政府債務并不重。從我的了解看,由于隐蔽化問題,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兩個暗的方面”的處理是高度重視的。

 

解決資源過度配置過剩行業問題

 

21世紀》:但是,當前對實體經濟的重視程度也很高,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為什麼奏效慢?

 

劉志彪:現在的投資資源配置,表現為資金被大量地投放到産能嚴重過剩的一般性制造業。令人擔憂的是,在現有的間接融資體制下,信貸資源配給實體經濟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這就導緻了實體經濟企業債台高築。從銀行角度看,是信貸部門的風險管理機制在禁止資源過度地錯配給實體經濟部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信貸部門惜貸、慎貸的行為,解釋了為什麼銀行總是願意貸給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可以發現,70%的債務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所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看,就是要把在低生産率和高風險部門滞存、占用的市場資源、物質資源和信貸資源,轉移到生産率更高、市場需求更大的産業部門和企業,這是政府應該主要着力的領域。

 

21世紀》:你認為國企去杠杆該如何進行?

 

劉志彪:在現行體制下,要堅決硬化對國有企業的投資預算約束,加強自身債務杠杆的約束和管理。軟預算約束是中國企業尤其是國有經濟負債率不斷上升、信用惡化的主因。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恢複必須通過市場來約束企業行為的常識。比如,現在很多國企主導的PPP項目投資周期長、投資總量大,但國企領導任職期較短,投資回報時間長的特點遇上了政府官員任期短的矛盾,會加劇債務風險,出現今年政府報告中講的“新官不理舊賬”的問題。為此建議,對PPP項目,要構建決策的終身責任約束機制。同時,當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往往表現為地方國企的負債,它們具有規模大、隐蔽性強、風險高等特點,是債務風險的主要來源,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和管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