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華日報》2017-3-30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強調:“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要以高層次人才引領高水平發展,以人才優勢增創發展優勢。”通過舉辦江蘇發展大會吸引全國乃至全球人才,建立起多層次、高水平的人才集聚基地,服務于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有效的嘗試。
更加突出環境引才,打造人才“服務鍊”。江蘇人才綜合實力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将人才優勢轉化為競争優勢,需要進一步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适應的人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首先,優化人才政策環境。重視識才、攬才、用才,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不斷創新引才聚才體制和機制,使人才“出得來、用得上、引得進、留得住”。其次,優化人才政務環境。加快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高層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會保障等制度,保障和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最後,優化人才生活環境。推進國際化人才與國際化城市的互動融合,進一步完善人才生活服務保障,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全面落實人才生活待遇。
更加突出精準聚才,培育人才“生态圈”。堅持面向企業、面向産業、面向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引才聚才,不斷夯實創新基礎,築牢人才發展平台。強化産業與人才匹配度,圍繞江蘇重點發展的六大新興産業,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向并舉,實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三高聯動”,實現人才引進與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強化載體與人才的共振點,堅持“創新創業要素向園區集聚,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向企業集中,高水平科研成果向重點研發機構集中”的總體思路,以企業為主體廣泛集聚人才,着力打造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交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和社會化人才服務“四大平台”,在發展創新型經濟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設帶動産業高地、創新高地建設。強化市場與人才的互動環,建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把人才投入、研發投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依靠對人力資源的充分合理投資,加快各層次人力資源開發和培養。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從成果評價、技術入股、資金扶持、稅收減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使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更加突出科學育才,彙聚人才“梯隊群”。注重将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争優勢和發展優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堅持高端引領,突出“高精尖缺”的人才發展導向,以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為途徑,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重點引進和培育站在學術前沿、掌握關鍵技術、引領産業發展的标志性領軍型人才,加快形成梯度協調、活力迸發的金字塔式人才結構。堅持本土培育,充分利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雲集、高端人才密集的優勢,加強本土人才開發和培養,開展大規模培養培訓,打造本土人才隊伍,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素質。大力弘揚新時期“工匠精神”,重點支持和培育掌握絕技絕活的能工巧匠、擁有獨門手藝的鄉土人才,以及在新業态、新模式等領域嶄露頭角的新型人才。堅持内外兼顧,充分發揮我省外向型經濟的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更高層次上構建開放創新機制。在引進外資的同時重點引進國外的先進工藝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全方位開放的留學人才市場體系。
人才作為最為稀缺的資源,将成為未來競争的焦點。5月我省将舉行首屆江蘇發展大會,這是一個與海内外江蘇籍和在江蘇學習、工作過的各領域知名人士聯絡感情、對話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江蘇最新發展成果、共襄江蘇發展大計的重要窗口。以江蘇發展大會的召開為契機,圍繞江蘇“兩聚一高”發展新征程,全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聚才聚力、引智引資的長效機制,有利于在全球範圍内集聚資本、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把海内外江蘇人這一寶貴資源轉化為推動江蘇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彙智聚力,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