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彪:為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産業基礎

時間:2016-12-15浏覽:2931

 (轉自南京大學新聞網)

實現現代化,必須以現代産業體系為基礎。建立現代産業體系,就是要全面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發展比較發達的制造業尤其是高級裝備制造業以及門類齊全、水平較高的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技術進步在産業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增強産業的國際競争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現代産業體系建設應适應宏觀經濟背景的這一重要變化,依據新的階段性特征來推進。一是注重提質增效,改變過去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擴張産業規模的做法,更多強調結構調整、産業素質提升和産業轉型升級。二是逐步降低低技術水平、低市場份額和低附加值産業的比重,讓那些體現新技術、新方向和新動能的産業逐步占據優勢和主導地位,形成産業邁向中高端的發展格局。三是不能過度依靠出口維持産業增長,應把産業增長的動力更多轉到技術進步、生産率提高上,進而更好滿足國内需求。從遵循現代産業體系發展基本規律的角度講,在新常态下建設現代産業體系,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建設全面協調發展的三次産業新體系

國際經驗表明,小國開放型經濟可以主要依托國際分工,而大國經濟除了要積極融入國際分工,還必須獨立自主地建立門類完整的現代産業體系,注重三大産業部門協調、協同和協力發展。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現階段建設現代産業體系,不能簡單地模仿發達國家主要發展以科技、金融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的做法,而是要吸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高度重視現代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高度重視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平衡發展的問題,堅決避免産業空心化和泡沫化。制造業絕不能空心化,這是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一條底線。當前,要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防止金融和房地産等行業過度自我循環與膨脹,以緻損害實體經濟的産業基礎。為此,對服務業中某些具有虛拟經濟特征、容易被作為資産增值手段炒作的活動,如高杠杆支持的彙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等,應采取有效政策手段予以監控,讓其回歸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功能。同時也要注意,強調制造業的重要性,與建立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産業結構并不矛盾。在健康運行的國民經濟中,各産業之間誰也離不開誰,離開制造業基礎的支撐,服務業發展也不可持續。現代産業體系好比一棵大樹,制造業是樹幹,農業是樹根,服務業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枝葉。對這棵大樹來說,每個部分都很重要。

重點推進制造業邁向中高端

我國已經是全球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隻有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由低端邁向中高端,才能實現建成制造強國的目标。制造業邁上中高端的标志,一是重工業化,二是高加工度化,三是技術知識密集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并不是指制造業的技術水平要全部進入全球頂級的位置,更不是指産品要滿足少數社會成員的奢侈性需求,而是指産業發展要逐步擺脫低端鎖定狀态,在技術進步、生産率提高的基礎上不斷增加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隻要我國制造業的主要産業占據了世界市場的較大份額,産業的附加價值水平達到或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就可以說制造業邁上了中高端。實現這一目标,不能像過去那樣僅僅靠學習、模仿和引進技術,而需要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與制度創新。目前,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生産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導緻一些傳統産業中的企業成本上升,虧損或倒閉的企業增加,有的企業則選擇外遷。造成這些企業身處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産品創新不足、生産率提升緩慢。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這些企業在微觀層面逐步使自己的價值創造活動邁向中高端,具體可以選擇的發展戰略有:一是向産業鍊上遊環節發展,強化研發、設計,即進行産品創新;二是向産業鍊下遊環節延伸,發展營銷、物流、品牌、融資等業務,即進行組織架構創新和業态改造;三是在産業鍊中遊環節着力,發展加工制造中價值增值大的環節,即進行工藝創新;四是通過多元同心化拓展,拉長産業鍊,進入關鍵零部件和關鍵設備制造的生産領域。

構建由我主導的新型全球價值鍊

發展現代産業體系,不可能脫離全球産業分工而在封閉環境中孤立地進行,必須借助經濟全球化,高水平地快速推進。過去一段時間,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産業間分工演變為産品内分工,很多中國企業被跨國企業納入全球價值鍊的低端制造環節從事國際代工。“十三五”時期,我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應着力構建由我主導的新型全球價值鍊。這個條件現在已經具備。一是我國市場規模巨大,具備虹吸全球高級生産要素、努力讓中國企業站上價值鍊高端的基本條件;二是我國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在一些領域開始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三是人民币國際地位上升;四是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正在加速形成。

構建由我主導的新型全球價值鍊,應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來進行。“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構建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全球價值鍊是其重要内容。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果沒有全球價值鍊的連接,國家、地區、城市之間就難以形成互利共赢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一帶一路”的經濟紐帶作用就無法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把我國具有競争優勢的産能向勞動、資源和環境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産能的調整和産業組織形态的改造,并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構建由我主導的新型全球價值鍊,還應利用我國龐大的國内需求向國内外采購,或者利用自主知識産權技術向國外發包加工環節,進而把一些外國企業的加工環節納入中國跨國企業的生産體系。此外,還應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并購處于全球價值鍊高端環節的外國企業,或者進入營銷、品牌和服務環節,或者進入研發、設計環節,實現從價值鍊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提高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總之,我國要建設基于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必須充分利用我國國内市場廣闊的優勢,逐步建構國内價值鍊,發展具有全球競争優勢的關鍵價值鍊環節或生産體系;同時,将國内價值鍊逐步嵌入全球創新鍊,形成創新環節全球分工、創新資源全球配置、創新能力全球協調、創新核心以我為主的全球區域創新中心,逐步成為全球創新鍊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支重要力量。

高度重視傳統産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現代産業體系建設,不是完全抛開原有産業體系另搞一套,不可能主要依靠新的投資去建設新的産業體系,而是要以對傳統産業的大規模技術改造為起點。傳統産業不等于夕陽産業。事實上,隻有夕陽産品、夕陽技術,而并沒有所謂的夕陽産業。實踐證明,再傳統的産業,隻要經過現代技術的改造,都可以成為現代産業體系的一部分,煥發出蓬勃朝氣,形成強大市場競争力。例如,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能夠實現産業結構的技術跨越。移動互聯網融入哪個産業、充分改造哪個産業,這個産業的水平就會得到顯著提升,獲得“智能化+”的升級效應。

根據馬克思的經濟周期理論,當前世界經濟的低谷時期是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的最佳時期。我們應立足現有制造業優勢,通過技術改造尤其是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先進制造基地。一是對智能化制造業的提升方向、技改重點作出科學預判和戰略規劃,加強引導服務。建立和完善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審批、補貼、績效評估等政策體系,構建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務平台,開展政策協商、項目推廣指導、技術引進轉讓等活動,完善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管理機制和制度保障。二是鼓勵相關企業在智能化園區集聚發展,利用外溢效應吸引和鼓勵企業加強智能制造技術的合作攻關。支持企業同其産業鍊的上下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國内外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合作開發智能制造所需技術。三是重視智能制造業技術标準的制定。政府應幫助企業構建相互銜接的行業共性标準,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标準,搶占國内外先發優勢。政府應選擇某些重點行業中的優秀企業,鼓勵其探索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的标準化示範工程,進而形成相應的改造流程并向全行業推廣,以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四是在金融支持政策、高端技術人才政策等方面完善推進智能化技術改造的配套措施。如,通過化解産能過剩騰出信貸資源、物質資源和市場資源,以精準的産業政策支持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用市場化手段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再如,鼓勵企業放眼全球引進高端技術專業人才,建立首席技工等激勵制度,做好人才引進後的服務工作,等等。

 

(作者為江蘇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