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南京大學新聞網)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國際分工由傳統的産業間分工轉變為産業内分工,表現為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布局産業鍊,從而形成全球價值鍊。所謂全球價值鍊,是指在全球範圍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全球價值鍊可分為研發設計、生産制造和營銷服務三大環節。在增值能力的坐标上,這三個環節呈現由高向低再轉向高的U形。處于U形曲線下端的生産制造環節附加值較低,靠近U形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環節和營銷服務環節附加值較高。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大都處于全球價值鍊的兩端,居于主導地位。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路徑是嵌入全球價值鍊。盡管長期處于全球價值鍊的低端,但也确實分享了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自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價值鍊發生了結構性變化。究其原因,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後又爆發了歐債危機,直到現在,發達國家經濟大都仍處于低迷狀态,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整體放緩;二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産業創新速度加快,由此推動了全球價值鍊的結構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在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全球價值鍊由封閉轉向開放;全球價值鍊中歐美國家跨國公司的主導地位逐步被打破,在一些産業領域,其占據的附加值較高的兩端地位正在被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占領;在開放式創新的推動下,各國在全球價值鍊上的固化狀态已經被打破,發展中國家進行梯度性轉移和攀升成為常态。
在全球價值鍊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這意味着勞動力和資源環境不再具有比較優勢,要求我國原先處于全球價值鍊低端的企業向價值鍊中高端攀升,由追求數量增長轉向追求附加值提高。其方向,一是進入營銷和服務環節,二是進入研發環節。這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制造業大國,即使處于生産制造環節的産業和企業,也可以通過創新和研發進入價值鍊中高端。因為每個生産環節都有相應的原料采購、産品制造、物流運輸、市場營銷等價值鍊環節,每個環節上都可以尋求最有價值的生産組合以提高附加值。生産制造環節價值鍊攀升的主要途徑是産品加工由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提高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在全球價值鍊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條件下,雖然我國傳統的資源禀賦比較優勢正在失去,但新的超越資源禀賦的比較優勢正在顯現,其中包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具有的巨大市場需求規模,明顯改善的産業服務和配套環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增強了創新動力,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制度和政策優勢,仍然處于世界前列的經濟增長速度等。這同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歐美大多數國家經濟長期低迷形成鮮明對比。這就為我們提出了全球價值鍊攀升的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中國企業不能隻是像過去那樣嵌入全球價值鍊,而要在一些産業領域謀求全球價值鍊中的主導地位和競争優勢。全球價值鍊的這種新整合,無疑将為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
在比較優勢明顯改變的條件下,我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鍊中的主導地位需要培育和創造。在生産者驅動的價值鍊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是:核心技術+品牌優勢+商業模式。我國已經有了一批在世界上處于前沿的高科技優勢産業,如高鐵、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産業等。這些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勢産業走出去,很大程度上也是價值鍊走出去,可以進一步開發全球生産要素的潛在價值,釋放全球生産潛力。在采購者驅動的價值鍊中取得主導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是:市場渠道+品牌優勢。現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需求規模正在催生采購者驅動的全球價值鍊的中國領導者。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依托“互聯網+”平台,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打破沃爾瑪等采購商的壟斷,可能成為該領域全球價值鍊的新主導者。從單純的出口産品逐步向建設全球營銷網絡轉變,相應地也會打開中國商品進入世界中高端市場的渠道。
原載于:《人民日報》2016年3月27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