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榮:依托城市群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18-12-03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将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着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順應城市化發展内在規律,立足長江經濟帶自身特點,在長江經濟帶打造若幹個世界級城市群,以城市群的高質量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一、城市群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

  目前,長江經濟帶已形成長江三角洲、長江中遊和成渝三大城市群。加快三大城市群建設,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重點。站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依托三大城市群建設,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全面提升長江經濟帶城鎮化水平,聚力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

  加快建設長三角城市群,發揮全球影響力。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中心之一,由26個城市組成,國土面積21.1萬平方公裡,擁有人口1.5億多,分别約占全國的2.2%、10.9%。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長三角城市群應緊緊抓住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有利時機,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龍頭作用,着力提升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區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推進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開放、設施互聯互通,在科技進步、制度創新、産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加快建設長江中遊城市群,促進中部崛起。長江中遊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裡,擁有人口1.2億多,分别約占全國的3.3%、8.8%。長江中遊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江中遊城市群應不斷強化發展軸線功能,依托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兩橫三縱”重點發展軸線,形成沿線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格局,建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現代産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和生态文明示範帶,促進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城市群綜合競争力和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引領西部開發開放。成渝城市群由重慶市、四川省部分市縣組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國土面積18.5萬平方公裡,擁有常住人口9094萬人,分别約占全國的1.9%、6.7%。成渝城市群應着力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空間發展格局,重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沿長江和成德綿樂城市帶,促進川南、南遂廣、達萬城鎮密集區加快發展,重點布局優勢産業集群,做大做強國家級和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重點園區,發揮好重慶、成都中心城市的雙引擎帶動和支撐作用,促進資源整合與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相協調。


  二、以城市群建設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闡明了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方針,明确了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目标任務。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各個方面,加快重塑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協調發展新格局,以城市群高質量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要全面做好長江生态環境保護修複工作,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紮實系統推進長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複、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建立健全生态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要強化企業責任,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産能,發展清潔生産,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隐患。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加快政府“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積極探索建立綠色生态技術交易市場,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使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形成最佳組合。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生産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破地理邊界。實現城市群對内聯系緊密、對外高度開放和區域内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需要建設覆蓋交通、能源以及公共服務的網絡化基礎設施。要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以暢通黃金水道為依托,打造港口與鐵路、公路、水路連接的多式聯運中心,形成錯位協同、優勢互補、集約利用的港口一體化發展格局。抓住樞紐經濟這個新增長點,以上海、南京、武漢、成都等交通樞紐城市為節點,完善樞紐設施功能,促進要素集聚,加快産業鍊條化和集聚化發展。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區域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結算中心,推進區域内公共設施和服務互聯共享,實現公共服務“一卡通”。

  以有效合作新機制打破行政邊界。高質量推動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必須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融入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理念,以全球眼光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标準定位,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完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定期組織區域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力争以常态化合作機制突破區域協同發展的行政邊界制約,推動資本、技術、産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在區域内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打造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綜合城市群所在的區位條件、資源禀賦、經濟基礎,做好産業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人才互動、資源共享、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協調工作,實現長江上中下遊互動合作和協同發展。

  建立世界級人才集聚高地。要根據城市群主體功能區定位,以規劃引人才,以産業引人才,以市場引人才,避免區域間人才引進的惡性競争,實現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的優化配置。加強知識産權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公共财政對創新創業的扶持與補助力度,營造有利于創新的低成本創業環境,使人才“使上勁”,技術與知識“用得上”。加強對公共産品與服務的供給,促進要素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公租房、廉租房建設,降低新市民的居住和生活成本,讓各類人才真正留得住,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素。


轉自:《求是》雜志2018年第23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