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榮:将灣區城市群發展理念融入江蘇功能區戰略

發布時間:2017-12-27

轉自:新華日報


● 比較世界三大灣區可以發現,灣區城市群有效整合了創新資源與全球市場,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成熟的灣區城市群擁有國際化視野與創新功能區,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以及統一的區域治理機制。


● 江蘇正在高起點規劃“1+3”重點功能區發展,需要将灣區城市群發展理念融入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的規劃定位,以全球眼光對兩大功能區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标準定位。


  新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将城市看作經濟增長的引擎。城市空間集聚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緻使市場邊界不斷擴大,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企業的生産和交易成本不斷下降。此外,城市空間集聚有利于勞動分工、促進知識溢出,産生正向外部性,促進創新并帶動收益遞增。城市群是制造業與服務業高度集聚的産物,促進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利用,并進一步推動區域形成合理的發展格局和健全的協調機制。高端的城市集群有利于提升經濟增長效率,加快生産要素集中、公共服務均衡化和環境保護。


  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随着經濟的深度開放,各種要素向灣區快速集聚,沿海港灣地區高速發展,形成了以世界級港口為基礎、以産業集聚為動力、以廣闊腹地為支撐的灣區城市群。可以說,灣區城市群由濱海經濟、港口經濟、都市經濟與網絡經濟高度融合而成,這種特有的經濟格局是海岸貿易、都市商圈與灣區地理形态的聚合體,灣區城市群對于區域轉型升級、資源的高效配置、技術變革産生強大的引領作用,一般包括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四個階段,目前世界三大灣區分别為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


  比較世界三大灣區可以發現,灣區城市群有效整合了創新資源與全球市場,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成熟的灣區城市群擁有國際化視野與創新功能區,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以及統一的區域治理機制。


  因臨近海灣,灣區具備避風、防凍的優點,适宜建造港口群,形成發達的港口城市。港口城市處于對外開放前沿,便于招商引資、引進消化再吸收新技術,是高端生産要素跨境流動的門戶。高度開放的環境有利于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具有競争優勢的本土企業,富有競争力的産業體系和充滿活力的企業成為灣區城市群進一步發展的載體。灣區城市群往往包含移民城市,容易形成開放、包容、多元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公正有序、高效便捷的現代市場體系的構建,促進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深化,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此外,完善的産學研創新體系,極大地提高灣區的創新能力。


  随着對外開放的深入,灣區城市群率先打造現代化的城市軌道交通、完善的城際基礎設施、發達的航運功能、良好的市場競争環境,并逐漸向腹地延伸。網絡化基礎設施有利于降低貨物運輸成本,促進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外溢效應的發揮,有利于灣區城市群與廣闊腹地的良性互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勞動、資本、人力資本、信息向灣區城市群集聚,共同支撐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體系,湧現一批跨國企業與國際知名品牌。而灣區宜居宜業的生态環境也吸引高素質人才居住,知識外溢效應顯著。


  世界三大灣區城市群注重統籌規劃的實施,由于橫跨多個平行的行政區域,灣區城市群需要統籌規劃的範圍包括:城際基礎設施的銜接、産業結構的平衡、公共服務的均衡化、生态環境的保護等。東京灣區除了統一的大東京規劃之外,每個地區也各有規劃,所有規劃的協調銜接工作都由智庫完成。紐約灣區的統籌規劃由跨行政區域的紐約區域規劃協會(簡稱RPA)完成,從上世紀20年代起,該非政府機構負責研究指導紐約灣區發展的長期計劃,2014年RPA啟動紐約大都市地區第四次發展規劃,緻力于從區域視野解決就業、貧窮、基礎設施、氣候等問題。舊金山灣區建立的區域治理機制涵蓋基礎設施、生态保護、空氣質量等方面,旨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當前,長三角地區人均GDP已經接近20000美元,未來以上海為核心、涵蓋江蘇、浙江沿海沿江區域的上海灣區城市群,由于有更為堅實的産業基礎、更為完善的基礎設施、更為龐大的人口規模,必然會在未來5-10年中成長為世界級灣區城市群。根據“一體兩翼”的發展構想,上海灣區城市群的重要一翼是揚子江城市群。江蘇未來的發展,就是要積極順應灣區經濟的發展趨勢,将灣區城市群發展理念融入“1+3”重點功能區戰略,及早規劃,準确定位,在新一輪發展中謀取先機。


  高标準規劃,将灣區城市群發展理念融入“1+3”重點功能區發展規劃。國際化視野與創新功能區是灣區經濟的重要特征。從紐約灣區城市群的空間特征來看,不但擁有世界級金融與商業中心,其他功能區差異化特征非常明顯,如紐約是世界金融的中央樞紐和全球商業中心,康州是全美最重要的制造業中心之一,新澤西州是全美制藥業中心。當前,江蘇正在高起點規劃“1+3”重點功能區發展,需要将灣區城市群發展理念融入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的規劃定位,以全球眼光對兩大功能區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标準定位。要聚力創新,充分利用揚子江城市群制造業發展優勢,依托上海這個全球創新中心,着力提升揚子江城市群二次開發和技術孵化能力,提升沿海經濟帶新興技術的産業化能力,推動揚子江城市群産業升級和沿海經濟帶形成若幹個産業集群塊,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制造業基地。要充分發揮江蘇沿海空間廣闊和揚子江城市群人口的規模優勢,大力發展面向高端消費人群的金融、文創、旅遊等先進服務業,實現高端制造業與先進服務業協同發展。


  打破地理邊界,促進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灣區城市群的共同特點是對内聯系緊密、對外高度開放,區域内生産要素實現自由流動。這就需要建設包括交通、通訊以及公共服務在内的網絡化基礎設施,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是建立超省級的基礎設施規劃控制中心,提升交通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水平,建立穩定高效的能源、水資源供應體系,實現區域内油、氣、電、水同類型同網同價。二是建立省級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結算中心,推進區域内公共設施和服務互聯共享,實現公共服務“一卡通”。三是補齊江蘇北沿江和沿海地區基礎設施和長江過江通道建設的“短闆”,在加快北沿江高鐵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江北及沿海城市城際軌道交通,使泰州、揚州、南通、鹽城等地與上海及蘇南城市深度融合。


  創新政府管理模式,建立跨行政邊界協調合作平台。推動建立各種形式的上海灣區城市群協調機構,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一是推動建立具有準行政區權限的上海灣區經濟區,突破區域協同發展的行政邊界制約,實現灣區内部資源整合與區域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二是設立跨揚子江城市群與沿海經濟帶兩大省級功能區的協調機構,合理規劃兩大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産力布局,推動功能區之間與功能區内部錯位發展。三是建立常态化的區域内城市間交流合作協調機制,加強區域内部的合作,實現灣區内部的資源互補與功能融合,推動灣區經濟的一體化。


  聚力創新,建立世界級人才集聚高地。人才是最重要的生産要素,是創新的主體。要把建立世界級人才集聚高地作為江蘇主動順應上海灣區城市群發展的第一方略,不但使人才“引得來”,還要使人才“使上勁”,更要使人才“留得住”。一要根據功能區定位,以規劃引人才,以産業引人才,以市場引人才,避免區域間人才引進的惡性競争,實現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的優化配置。二是加強各類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知識産權交易平台等創新創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公共财政對創新創業的扶持與補助力度,營造有利于創新的低成本創業環境。三是加強對公共産品與服務的供給,促進要素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均衡化。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公租房廉租房建設,推進租售同權,降低灣區内生活成本。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降低準入門檻,使各類人才成為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