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狀況如何?新冠肺炎如何沖擊全球經濟并影響全球化進程?全球化變化環境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什麼?中國對外開放政策應如何調整?6月12日晚8點,長安街讀書會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網等單位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全球化變化與中國的開放戰略”之抗“疫”公開課第九講在長安街讀書會及其黨建、中直、京直、政法、企幹、援疆、健康、地方、媒體、出版、博士團、英才中心等分會微信群,并在人民視頻、央視頻、中國知網、百度百家号、搜狐視頻、今日頭條以及“青年之聲”等平台進行。活動邀請了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于津平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全球化變化與中國的開放戰略問題進行解讀。
首先,于津平教授以本次新冠肺炎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引入本次話題。于教授指出,2019年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增長狀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使如經濟增長緩慢、中美貿易摩擦、多邊組織改革步履維艱等全球原有問題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國際關系變得更加複雜,本次危機可能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類遭遇的最大的經濟危機。
于津平教授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機制做了詳細的解讀。于教授認為,本次新冠肺炎是通過抑制生産、降低消費、中斷物流、惡化國家間政治關系等渠道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同時,各國經濟受疫情程度各有不同,決定疫情影響程度的國家因素包括疫情嚴重性、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國家産業結構、國内産業體系完整性、原有經濟增長動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國民特性等。本次疫情對企業層面的影響也因各企業的特性而各有不同,生産和消費場所的人員聚集度、上下遊企業開工狀況、對物流的依賴等情況都會對企業産生重要影響。
其次,于津平通過對比曆史上全球化的演變,中國、美國等國家在全球化中角色的變化,對全球化走勢作出了五點判斷: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否參與全球化,關系到一國的興衰;第二,美國政治與中美關系不确定性是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第三,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多邊體系全球治理能力下降;第四,區域經濟一體化将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形式,東亞、北美、歐盟等地區的區域内合作将會進一步強化;第五,中美經濟關系漸行漸遠,但不可能完全脫鈎,其他國家将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
最後,于教授對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作了詳細的解讀。于教授認為:第一,貿易限制和核心技術壟斷倒逼中國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第二,中國企業會更多地關注國内市場;第三,制度改革加快,快放領域擴大,企業稅負下降;第四,大宗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第五,美國國際形象受損,與主張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的治理理念會被更多的國家認同。
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同樣很多。全球産業鍊、供應鍊不暢使得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陷入困境,中國開放型經濟具有“兩頭在外”的特點,關鍵設備和關鍵零部件與發達國家技術的差距依然很大。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出口下滑,不良債務增加,将進一步惡化企業經營業績,就業難度也将進一步加大。
對此,于教授為中國的開放戰略調整給出了建議。首先,我國應以克服産業鍊短闆和産業鍊風險作為區域合作夥伴國選擇的重要目标,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加快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并促進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的互利合作。其次,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力,如加大服務業領域的開放,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降低高科技企業稅負等。再次,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效益進行評估,進一步明确推進建設的重點國家和重點舉措。選擇政治穩定、信用好、對中國友好、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國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保證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提高項目建設質量,發揮民營企業和國際組織的作用。最後,中國應當從國民利益出發,處理中美關系。
本次線上講座持續90分鐘,于教授論述精彩,直播間反響熱烈。參與講座的觀衆紛紛在互動環節提出問題與于教授交流,于教授一一回答了問題。于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觀點鮮明,赢得了社會的高度好評和贊許。
(轉自:長安街讀書會 劉星月,原标題:【全名閱讀】第三十五次長安街大講堂:于津平—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全球化變化與中國的開放戰略。本文已擇優收錄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