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自2013年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至今,我國已先後批準設立1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 “1+3+7+1”試點格局。今年G20大阪峰會上,習總書記宣布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開啟了我國新一輪自貿區建設。昨日,江蘇獲批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三個片區。江蘇自貿區建設雖不具備先發優勢,但站在更高起點,面臨新形勢、新問題,如何以更大力度推動江蘇自貿區改革開放創新,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培育開放新優勢、新動能,把自貿區建設成為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的新高地,是當前江蘇自貿區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
截至目前,我國自貿區總數已達到18個,形成點線面相結合、全國遍地開花的開放新局面。自貿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不是簡單的自貿區政策平移,更不是搞低層次的重複建設。自貿區發展要有内涵和目标定位,要結合各自資源禀賦和産業優勢,突出本區域特色,尤其是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本區域自貿區發展的重要方向。毋庸置疑,新一輪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根據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中國對外開放新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和選擇。其中,既有國家戰略中的共性問題,也有各自的區域特色和側重點。綜合來看,江蘇加快推動自貿區建設的戰略目标應包含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江蘇是全國制造業大省,實體經濟占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強調“一定要把制造業搞好”。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大報告的基本要求,是江蘇新時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江蘇自貿區将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作為發展定位,既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又符合地方優勢和自身發展需要。自貿區為實體經濟服務,目前有四個自貿區提出類似目标,包括天津、湖北、遼甯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但江蘇實體經濟發展顯著不同于上述地區,目标是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體系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自貿區的特殊監管和保稅政策,将企業的功能從生産拓展到研發、檢測、維修、售後服務,直至變成實體型的綜合型總部,有利于發揮全産業鍊優勢,引導企業進行價值鍊轉型升級。江蘇2018年提出要重點培育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其中大多數都是自貿區應當聚焦發展的“硬核”産業。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江蘇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具備一定基礎,下一步依托自貿區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政策優勢,強化産業協作和内引外聯,重點打造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為代表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産業集群。
培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自貿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發展,有利于促進優惠政策深度疊加、創新功能有機融合,提高吸納和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從自貿區角度,改革創新經驗在自主創新示範區裡複制推廣,自貿區資源優勢支持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從自主創新示範區角度,科技成果為自貿區提供試驗,有助于彌補自貿區因投資、金融和貿易領域的制度創新而忽略的科技創新這一局限。“雙自聯動”就是把自創區和自貿區對接起來,充分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科技、金融、貿易、産業的多維度融合,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的多要素聯動,加強産學研、内外資、政社企的多主體協同。南京和蘇州要利用自貿區吸引全球技術和人才等高端生産要素,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激活創新要素,打造創新策源地。加強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自貿區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建設全球獨一無二的長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集群,充分發揮其集群示範與帶動效應,推動長三角區域産業協同創新。自貿區試驗區的創新驅動要突出開放引領,把自貿區打造成開放創新的重要平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對外參與全球創新競争,進一步提升我省有效利用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
輻射帶動區域協調發展。自貿區的設立是推動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戰略需要,是落實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創新舉措。江蘇三個自貿片區通過有效分工、相互協調、集成創新,各自發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構建沿海、沿江、内陸開放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具有積極意義。南京建設自貿區,要進一步提升南京省會城市首位度,在支撐、帶動和輻射全省高質量開放中發揮好省會城市的應有功能和作用,同時依托自貿區輻射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以自貿區為支點助推蘇皖合作示範區建設。蘇州在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的當下,要以自貿區為契機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在與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及周邊長三角地區的互動中導入創新發展資源要素,集聚、整合和吸引全球高端生産要素和創新資源,與上海協同打造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際開放新門戶。連雲港作為江蘇沿海大開放的龍頭和蘇北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要利用其港口和開放優勢,與徐州的産業物流優勢形成疊加效應,發揮自貿區在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的先行先導作用,協同推進淮海經濟圈開放和一體化建設。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度融合。作為國家戰略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江蘇自貿區具有非凡意義和深遠影響。自貿區的重要特征是要素在區内自由流動,長三角自貿區聯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構建區域間人才、物資和文化自由便利交流的機制,以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有效支撐各自貿區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尤其各類高端創新要素流通,增強經濟互動。除了貨物流動提供更大便利性之外,實現人才共認共用共育,共同促進長三角自貿區高級人才的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自貿區科技産業聯盟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整合現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和分析測試資源信息,運用信息網絡和通信技術在共用信息網上發布與連接暢通。探索長三角在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投融資彙兌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彙管理改革等領域實現政策協同與資源共享。
打造“一帶一路”交彙強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重要講話中指出,江蘇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彙點上,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當前江蘇自貿區三大片區都必須處理好“頂層設計”與“摸着石頭過河”的關系,積極主動實現自貿區與“一帶一路”的完美耦合,找準自己在國際、國内、長三角地區和江蘇本地四個層次的定位和發展機會。其中,連雲港片區更是承擔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使命和責任,憑借“一帶一路”橋頭堡的地緣優勢,加速和提升“一帶一路”自由貿易中的貨物運輸、物流中轉、客運集散效率,放大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的東西雙向開放功能,建成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東中西産業合作示範基地。自貿區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行政管理簡化等方面試驗推行制度創新,着力發展離岸經濟,強化實施差别化探索,形成适應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服務貿易發展的制度安排,為“一帶一路”制度建設創造條件和積聚經驗。以自貿區為平台增進“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連線日、韓等亞太國家外商通過自貿區開展投資貿易,借助自貿區的聚集效應推進建設有影響的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産業中心、綜合樞紐中心,加強對長三角“一帶一路”産業發展和布局的金融、貿易、科技、商務服務,努力成為“一帶一路”交彙點建設的“強支點”。
轉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