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銀興:公平競争是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的核心

時間:2020-06-08浏覽:3291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全面完善産權、市場準入、公平競争等制度,築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體制基礎的要求。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競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競争政策實施機制,強化競争政策基礎地位。這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路徑。

     在研究競争政策的基礎地位時,先要區分競争和競争政策。競争是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競争政策則是政府為保護、促進和規範市場競争而實施的經濟政策。競争本身屬于微觀經濟,競争政策則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方面。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市場機制的充分作用,這需要國家實施支持和保護競争的政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确提出強化競争政策基礎地位。這是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國家調節經濟的政策體系中競争政策起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結合。

     公平而充分的競争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這也是制定競争政策基點。就如馬克思所說,市場隻承認競争的權威,不承認任何别的權威。優勝劣汰的市場競争的結果是效率提高,供求的平衡。所謂充分競争,表現在:一是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更容易從一個部門和地點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和地點,其條件就是馬克思說的:社會内部已有完全的貿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壟斷以外的一切壟斷。二是優勝劣汰的競争能夠出清市場,無論是剩餘的供給還是剩餘的需求。所謂公平競争,表現在:市場準入公平。市場交易公平,機會均等。相應的公平競争的政策,表現在:不存在對特定企業的稅收優惠,信貸優惠等。不存在所有制歧視。尤其要克服隐形的不公平待遇。

     競争政策的基礎地位指的是在國家調控經濟的政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資源配置以競争為基礎。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說到底是競争機制配置資源。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涉及資源流向和配置的市場選擇,靠的是競争機制。表現在各類市場主體的自主選擇及其要素的自由流動。企業的自由選擇也就是自主地選擇生産什麼,怎樣生産和為誰生産。自由進入和無障礙退出某個市場。生産什麼取決于消費者的貨币選票,供求平衡取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産者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之間的公平競争;怎樣生産即采取何種生産方式取決于生産者之間的競争,由此推進技術進步并提高生産效率。為誰生産取決于各類要素市場的供求及相應的競争,由此使最稀缺的要素得到最節省的使用,要素實現最有效率的組合,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市場競争中形成的價格信号和優勝劣汰的競争促使資源流向符合市場需要的行業,效率高的企業。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源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也得靠競争的作用,競争是轉向創新驅動的動力源。基于競争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這些功能,國家制定的競争政策要起到基礎作用,就是要為充分發揮競争機制的功能提供政策環境。包括政府退出市場配置資源的領域,對資源配置起調節作用的價格放開由市場決定等。

     其次,市場主體的培育以競争為基礎。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市場主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市場主體的基本特征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企業的自主經營與自擔風險聯系在一起實質是市場參與者承擔競争的結果,不僅涉及收入的盈虧,還涉及産權的收益和損失。這是對市場主體最大的激勵和約束。市場主體的培育所需要的競争政策涉及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關系。在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在這裡,培育市場主體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政策上解決公有制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市場地位與其他所有制企業處于平等地位,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争,大家都平等地進入和退出市場。市場競争機會均等。既不存在對哪種所有制經濟的保護,也不存在對哪種所有制經濟的歧視,也不存在所有制傾斜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競争中立。二是對國有企業來說,無論是主體地位還是主導作用都不是靠政府保護而是靠競争來維持的。為經營困難而虧損的企業提供各種财政補貼、稅收優惠、貸款放松等軟性預算約束實際上是将企業的經營與風險承擔脫鈎,由此弱化競争效應。強化競争政策的基礎地位就是要硬化企業預算約束,促使其不是盯着國家要補貼要優惠,而是盯着市場,唯一地依靠自身的市場競争能力的提升來保持和鞏固主體地位。

     第三,産業組織政策以競争為基礎。産業政策是國家引導産業發展(産業結構的協調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涉及國家對産業的選擇、扶持、激勵和淘汰等方面的政策。産業政策包括産業結構政策和産業組織政策。競争政策屬于産業組織方面的政策,不是像有人說的在産業政策以外的政策。

     競争政策在産業組織中起基礎性作用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對産業組織突出市場機制的自組織和選擇作用。雖然産業政策反映政府意志,但是産業政策的實施主要依靠競争機制:競争性選擇産業發展方向,競争性選擇鼓勵發展的産業,競争性淘汰落後産業,競争性建立上下遊産業聯系。例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的任務。這是從生産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其實現途徑就不能靠行政手段,而是産業政策提出産業發展方向,并且在環保、安全、勞動者保護等方面明确嚴格的标準,具體的實施就要靠公平的市場競争優勝劣汰,依靠市場優勝劣汰的競争來去過剩産能和去庫存。由此去的産能和庫存更準,效果更好。二是在壟斷和競争的關系上,市場上存在的壟斷結構和壟斷行為是與市場決定的資源配置方式相對立的。壟斷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國家産業政策的實施。不同的産業有不同程度的壟斷,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競争。面對不同壟斷(競争)程度的市場産業政策會有不同的引導政策。以競争為基礎的産業組織政策要求在更大範圍減少壟斷。無論對哪種市場,都要反壟斷行為。相應的需要完善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争法。

     第四,市場秩序建設以規範競争秩序為基礎。競争是否有效,關鍵在競争是否有序。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交易有成本,競争也會有費用。市場信息不完全,不可避免産生機會主義行為,出現劣币驅逐良币現象,過度競争和競争不足并存,血拼式會使競争各方不堪重負嚴重浪費資源。所有這些無序現象都會弱化甚至扭曲競争效應。由此提出市場秩序規範和建設問題。

     有效競争不等于競争越激烈越有效。對競争也要作費用和效用的分析。如果競争費用過高,甚至達到“血拼”,高于競争所産生的效率,這種競争就是劃不來的。降低競争費用的機制,就是合作。競争與合作相配合,便可降低競争費用,從而放大競争的效用。市場調節面對各個追求自身利益的競争者,功能是對各個競争者的活動進行協調,從而在各個競争者之間建立起一定的合作關系。因此,市場經濟是競争和合作相兼容的經濟。

     現代經濟重視競争,但更為重視合作。首先是兼容,不兼容就無法進入市場。其次是資源共享,得不到共享資源就不能得到規模效益。因此,維持有效競争的市場監管,不僅需要防止企業間的“血拼式競争”,還要促進企業間的合作,降低競争費用。市場秩序建設以什麼理論為基礎?最初的市場秩序理論以形成充分競争的市場秩序為中心,主要涉及反壟斷破除政府保護等内容。現代市場經濟理論基于交易成本理論,市場信息不完全等理論提出了建立市場競争秩序的要求。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轉變而來,又存在自然經濟的殘餘,競争不足和競争無序并存現象更為嚴重。因此,我國的市場建設重點在建立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尤其是規範競争行為。這意味着保證市場配置資源和企業運行效率,關鍵是規範市場競争秩序,也就是如十九屆四中全會所要求的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所要強化的競争政策包含規範競争秩序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聯網+市場迅猛發展出現一系列新的經濟業态,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針對新經濟業态的競争秩序建設。規範競争秩序有兩方面要求:第一,克服過度競争,降低競争費用。第二,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上克服機會主義行為。

     上述分析的幾個方面強化競争政策的基礎地位也就進一步提出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強化競争政策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一方面需要一系列的制度配套,如公平競争的審查制度等;另一方面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起導向作用。包括針對不充分競争、不公平競争和過度競争所安排的制度。



來源:澎湃新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