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明:疫苗事件拷問企業家精神

時間:2018-07-31浏覽:3879

轉自: 新華日報社 江東觀潮微信公衆号


      “疫苗事件”的出現再次将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納入公衆的視野,同時也是對企業家精神的再次拷問。正視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的操守、道德和責任,需要用系統管理的思維看待管理是什麼?管理為什麼?管理做什麼?管理怎麼做?這是任何時期都不能回避的問題。筆者認為,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需要我們的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要有“三線思維”,即:管理底線、管理防線和管理紅線。


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要嚴守“管理底線”

      

      底線是事物質變的分界線,同時也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線。無論是企業家,還是企業管理者,在承擔起企業管理責任的同時,還要切切實實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強調,管理的核心是責任,責任有三重内涵:一是創造績效;二是做好事;三是不作惡。如果前兩點做不到,那麼第三點一定要做到,就是不作惡。作為企業,固然有逐利的本性,但是在利潤驅使的背景下,仍然要固守最基本的“管理底線”,即“不作惡”的底線。


      近些年國内相繼發生了一些惡性事件,從“毒奶粉”、“瘦肉精”到“地溝油”、“彩色饅頭”、“假酒”,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的出現,反映了部分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沒有了底線思維,意味着坑蒙拐騙、造假欺詐、假冒僞劣等現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嚴重沖擊和破壞了整個市場秩序,最終也必然被整個社會所唾棄。


      “褚橙”創始人禇時健告訴我們,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顆敬畏心,遵守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企業要想獲得财富,首先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和信任,沒有這個前提條件,所有努力都是徒勞。堅守管理的基本底線,堅持做人的基本價值觀,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和“進取之心”,這是當代每個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應有的積極的處事方式。


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要築牢“管理防線”


      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曆史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企業家群體和企業管理者肩負着完成社會資源整合、創造财富和提供就業機會的重任。與此同時,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和倫理道德同樣值得關注。一個真正的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無論在起步階段還是在發展階段,都應該時刻将商業倫理與商業道德置于重要位置,擯棄精緻利己主義的傳統思維,将利衆、利他作為企業成長的“座右銘”。本着對公衆、客戶和社會負責的态度,嚴守産品、質量、安全等“管理防線”,隻有這樣才有可能造就一個受人尊重的企業。


      在上世紀80年代,時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的張瑞敏先生帶領員工将76台有缺陷的冰箱全部砸掉重新生産,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在今天看來,正是因為海爾人堅守商業倫理,對質量、信譽、誠信的嚴苛把關,才為海爾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直到現在這些仍然是海爾集團的重要精神支柱。以“人民的名義”樹立正确的榮辱觀、義利觀和道德觀,一切以社會和公衆的滿意為第一要務,這是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不二法則”。


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要謹記“管理紅線”


      2016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關于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等政策文件,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企業家群體的高度關切。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公平競争、恪盡責任,這是對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的最基本要求。


      當前部分企業以所謂的“行業潛規則”為借口,打政策“擦邊球”、鑽政策“漏洞”,甚至出現破壞市場秩序、不正當競争等違法行為,這些都是國家和社會所不允許的,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和經營者,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要時刻謹記“管理紅線”,真正做到法律紅線不可碰、紀律紅線不可踩、政策紅線不可違、道德紅線不可犯,合理、合法、合規經營,這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前置條件。


      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告訴我們,企業家不僅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國家正處于一個曆史性的關鍵拐點,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作出了新時代的戰略部署,我們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樹立大局意識和戰略眼光,強化知識、見識、膽識和共識的有機統一,有勇氣、有責任、有義務、有信心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