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震: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貢獻南京力量

發布時間:2019-07-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作為一個在南京學習、工作、生活幾十年的南京人,回顧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的南京發展曆程,我覺得最大亮點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貢獻南京力量。

站起來

建立門類齊全工業體系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雖然南京解放時我還沒出生,但我們這代人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聽說過很多有關南京的故事。 

我覺得,南京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緊密聯系在一起。1949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從一開始的“一窮二白”,甚至一根像樣的螺絲釘都造不出來,到建立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南京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南京的化工産業,對南京、江蘇乃至全國發展及工業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是冶金、鋼鐵、機械制造以及鐘山牌手表等輕工業,特别是電子信息産業,均排在全國前列,創造了很多全國第一。南京曾研制出中國第一隻熒光燈、第一隻火花塞、第一隻電子管、第一套收音機真空管、第一台電影放映機、第一台全自動車床、第一個脈沖磁控管等。 

      三是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多、軍工廠多、各類人才多,為新中國建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還有,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從曆史文脈的保護和傳承、開放包容文化底蘊的彰顯等方面,均進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富起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富起來

從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為現代産業新城

      從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是中華民族富起來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依托完整的工業體系,南京的經濟發展和全國的經濟一樣,全面融入國際分工,通過開放培養出了産業工人,學習了先進技術,接觸了先進理念,引進了市場經濟制度,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開放之初,南京是典型以工業經濟為主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南京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産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産總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12.5:67.5:20.0調整為2017年的2.3:38.0:59.7同時,構建知識密集型的科技産業鍊和創新型企業集群,搶占高新技術産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

      南京從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為現代産業新城,産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化工産業占比從過去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戰略性新興産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服務業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60%;成為全國第11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保持全國前列,按照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2%,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 

      南京從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型城市,被國家确定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改革開放有效撬動了科教資源,有力助推了創新經濟發展。 

      南京也從曆史文化名城成為美麗古都,城市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分别達到44.8%、29.9%,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态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連續9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南京的巨大變化,從金陵飯店上可見一斑。37層的金陵飯店,當時是全國最高建築。站在紫金山和靈谷寺上看南京,金陵飯店真是鶴立雞群、一枝獨秀。金陵飯店建成後,很多人去參觀璇宮。現在,金陵飯店已經淹沒在幾百棟高樓大廈中。 

      另外,南京也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重要節點城市和樞紐城市,是科教名城,大院大所、著名高校以及人才總量和競争力總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 

南京還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城市,非常寬容,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不管什麼天南海北的人到南京,隻要生活3-6個月,就認為自己是南京人。可以說,富起來階段,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包括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都比較協調。

強起來

“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邁上新台階

      黨的十八大以後,南京和全國一樣,進入強起來階段。在這個階段,南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一大特征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轉向科技創新包括自主創新新階段,“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邁上新台階。 

      首先,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是南京的強項,南京運用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加快提檔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變,使科技創新成果最終落到産業轉型升級上。江甯開發區通過實施工業企業“智能化+”技改工程,推動傳統産業向高新化、高端化升級,形成綠色智能汽車、智能電網年千億級産能,成為智能電網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新能源示範産業園區。南京化學工業園設立了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形成了以石化、碳兩大産業鍊為主要支撐,新材料、生命科學為導向的現代化工産業體系,集聚了中石化、德國巴斯夫、英國BP、美國空氣化工等世界500強、全球化工50強企業。 

      其次,集聚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南京各類開發區是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集聚區域。南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各類企業300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300多家,每畝工業用地平均投資強度達550萬元,單位面積土地的投入強度和産出居全國開發區前列,已形成新型顯示産業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三大産業集群。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生命健康、新零售等新興産業飛速發展,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再次,集聚高端研發機構。目前,南京市各類開發區建有節能環保、現代通信、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新中心19個,園區企業擁有各類研發中心1035個,其中省級以上研發中心522個;共引進、培育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超過2000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21萬人。 

      第四,對标國際一流開放式創新。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創新,而是開放式創新,集聚和整合國内外高端創新要素開展以我為主導的創新。南京幾個開發區把握科技資源跨國流動的大背景,順應創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趨勢,樹立全球視野謀創新。截至2018年6月,全市開發區共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家,研究中心106家,采購、結算、物流等功能性機構67家。南京服務外包走在全國前列,2009年南京市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度位居全國第一;2017年商務部服貿司委托第三方研究機構對3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開展了綜合評價,南京繼續位居第一。 

      第五,瞄準科技創新前沿,明确主導産業方向。南京明确了“4+4+1”主導産業體系,第一個“4”是四大先進制造業産業,即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第二個“4”是四大現代服務業産業,即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文旅健康、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1”是未來産業,主要是具有重大産業變革前景的颠覆性技術及其新産品、新業态等。通過“4+4+1”主導産業體系布局,讓科技創新資源向“4+4+1”主導産業集聚,科技創新投入向“4+4+1”主導産業傾斜,最終目的是通過布局調整和優化,引導産業集聚發展、集群發展。 

      六是打造“江蘇第一、全國前三、國際有影響”的産業地标,包括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光電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江北新區已集聚了集成電路上下遊企業300多家,台積電一期投資30億美元的12英寸晶圓項目落地,為集成電路産業鍊發展、實現集成電路産業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最近,南京舉辦了集成電路發展峰會,提出“創新名城從‘芯’出發”戰略,宣布成立“南京集成電路産業聯盟”,31個集成電路産業項目簽約。同時,南京在新能源汽車自主可控的産業體系上下功夫,在培育核心競争力、攻克關鍵技術上做文章。 

      我一直覺得現在是南京大顯身手的時候。因為以前我們是為跨國公司配套打工,今後要在進一步開放條件下,建立自主可控的産業體系,必須要有核心技術和整合全球資源和集聚全球創新要素進行全球創新的能力,以及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能力。南京科教資源豐富、人才總量多、人口淨增長,城市框架也拉開了,又處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幾大戰略疊加,在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方面,南京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江甯區、南京江北新區和蘇州市昆山市等一起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随着“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建設,南京将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激發科教資源内生能力,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南京力量。 


轉自《南京日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