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江淮等:新基建投産比簽約重要,都市圈是未來投資重點

時間:2020-04-13浏覽:2625


加快5G基建、特高壓、城市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不僅能夠有效補足疫情沖擊造成的投資缺口,在穩增長、穩就業等方面發揮顯著的即期效應,而且能夠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激發經濟持續發展新動能。

  “新基建”強調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強調以應用為導向強化産業上下遊的聯系,能夠帶動較大規模關聯産業發展。此次防疫進程中的數字化應用帶動整個數字經濟産業鍊升級就是順應社會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新基建對人才投入和激勵比老基建要求高,需要更多腦力型勞動者,對于勞動力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也會産生積極影響。由于覆蓋面将更廣,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交叉融合度更高,對投資和運營模式創新的要求更高;新型基礎設施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信息化等多個部門,管理創新主要體現在基于數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這将改變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模式。


發展新基建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政策支撐不夠明朗。首先,國家層面對于新基建内涵和覆蓋範圍沒有明确界定,各地都是按照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類進行規劃和推進,對于七大類具體細分又容易出現泛化現象,比如對于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泛化到整個信息産業。

    其次,國家目前僅針對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有關省市申報的5G創新應用提升工程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對于七大領域沒有出台明确支持政策。


二是量質發展能力欠缺。目前,在政府基建投資中尚未有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統計,但從PPP庫細分項目可以看出: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占比接近41%,而“新基建”項目占比僅有0.5%,規模不足1000億元;類“新基建”項目,如園區開發、垃圾發電等,占比14.7%左右。可見,新基建在量上難以與老基建相提并論。

    另一方面,我國雖然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和增強産業鍊,但部分關鍵産品仍處于中低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控于人,面對産品智能化、高端化的國際市場,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均處于劣勢。


三是發展路徑缺乏新思路。與傳統基礎設施不同,“新基建”主要是數字化基礎設施,技術含量高、發展變化快,而且必須與市場、企業的需求耦合。在推進新基建發展中,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大包大攬偏重直接投資、上項目,有可能會提高債務風險,缺少為“新基建”發展創造條件,制定規則标準,提供良好營商環境,達不到拉動經濟的效果。

    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沖擊,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中存在搶跑現象,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大搞基建全面投資,形成新的産能過剩甚至借着新基建名義去申請國家補貼和扶持資金。


推進新基建發展基本思路


一是統籌新基建和老基建發展。目前,老基建在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發展水平方面仍有短闆,某些新基建其實就是發展中的老基建的技術支撐,脫離了老基建這個載體,有些新基建就難以立業建功。因此,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必須一方面促進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複蘇,另一方面加大以“新基建”為主要發展動力的扶持力度,共同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适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統籌新基建和“新基建+”發展。新技術催生新基建,以大數據、互聯網+等為代表信息技術發展賦予基礎設施建設新内涵,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向新型基礎設施方向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基礎設施關聯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鍊水平。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帶來的功能提升,統籌推進新基建項目、服務于産業前端為新基建提供設施設備和技術服務的項目、基于新基建功能衍生發展的項目等建設,實現新基建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統籌新基建和新應用發展。我國巨大的國内消費市場,帶動新基建創新應用場景快速發展,比如基于5G技術的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能工程等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消費提質升級對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新基建”持續有力推動新産業、新經濟發展,為消費升級創造了條件,比如疫情期間“宅經濟”的異常火爆,新應用提供的強大支撐功不可沒。


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都需要從國家層面考慮,由政府主導推進,在全國範圍内突出關鍵領域,聚焦自身短闆弱項,發揚特色優勢,針對性加大推進,整體提升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一是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提升相關領域功能水平。系統梳理新基建在建項目、新建項目、儲備項目,按照“分區域各有側重、分階段逐步實施”的導向,精準出台政策推進在建項目盡快投産達效、新項目按期開工、儲備項目盡早啟動。具體政策建議:


1、采取積極的财政政策,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力度,優化專項債券投向,确保“新基建”項目資金投入。

2、貨币政策靈活适度,對“新基建”項目實施精準支持,降低貸款利率,增大信貸額度,增加中長期貸款,降低“新基建”項目的融資成本。

3、充分發揮PPP等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項目,廣泛調動民間和社會投資的積極性。

4、構建要素保障體系,用地方面結合城市總規和新基建相關産業布局,強化土地要素服務保障,提前做好相關土地儲備,優先服務新基建平台以及有關項目建設,為新基建領域留足發展空間。


二是推動關聯産業項目一體化建設,加快上下遊産業聯動發展形成産業優勢。疫情背景下,綜合分析宏觀經濟“三駕馬車”運行态勢,投資特别是基建投資将階段性在穩增長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新基建項目有可能适當超前布局——這既可助推當前基建提速,也有助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重點要做到“三個推動”:


1、投産達效比簽約更重要,看重成效成果、不看重一時熱鬧,推動為新基建提供設施設備和平台服務的項目加快建設,盡快形成産能。

2、創新比套路更重要,形勢瞬息萬變,推動以新基建功能技術平台為依托的産業項目加快建設,加快構建産業生态。

3、鍊條比單體更重要,産業需要集聚發展、集群發展,推動上下遊産業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聯動發展,一體化提升新興産業層級。


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打造以新基建為支撐的産業生态。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要建立推進新基建發展的體制機制。


1、建立與新基建相适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對人才結構尤其是高層次人才需求變化,進一步加大與之适應的産業人才培養,加大相關産業核心技術研發經費投入、提高研發人員占比。

2、建立市場驅動的多元投資機制。當前我國财政壓力較大,政府債務負擔較重,新基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就需要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基建投資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亟需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放開基建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特别是消除對民營資本的各種限制,尤其具備一定收益的項目,要鼓勵對市場開放,不同投資主體一視同仁。

3、建立都市圈聯動的發展機制。未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這将是未來基建投資的重要區域。要樹立整體聯動發展,拓展新基建發展空間,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帶來的功能提升,重點支持發展基礎較好的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漢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新基建聯動建設,成為新基建跨區域發展示範。




作者:鄭江淮,晁先鋒


轉自:澎湃新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