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震: 疫情之下的中國市場應更加開放

發布時間:2020-03-26


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學術研讨會,這也是我們中國技術進步,互聯網迅猛發展,是中國走在世界前列的一個重要标志。可以證明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盡管全球化有利有弊。


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确實是個非常大的沖擊,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已經發展到了産品内分工,就是“價值鍊分工”或者“全球産業鍊分工”層面。疫情發生,外貿受影響,供應鍊、産業鍊都大受影響。


疫情對我國外貿發展已經形成階段性影響,物流不暢,生産周期延長,國際貿易合同無法正常履行,外資企業生産無法完全恢複。現在中國已經開始複工複産,但世界的供應鍊、産業鍊,世界市場出了問題。本來是中國出了問題,供應跟不上。現在我們慢慢複産了,但世界我們的原料要進得來,産品也要出得去。比如意大利封國了,我們的産品怎麼進去呢?很多訂單就不能夠實現,外貿合同就無法履行。短期我們肯定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從外貿來看,影響有幾個方面。


第一,大量企業雖然已經複工了,但很多企業生産所需要的原材料或中間産品無法滿足供應的現象仍然存在,企業間的生産關聯出現中斷,生産受阻。疫情對于制造業中的手機、汽車、電子行業沖擊最大,而且危及全球供應鍊體系。


第二,外貿下行壓力加大。


1、中國是個加工貿易大國,主要以機械運輸設備、工業制成品出口和雜項制品為主,存在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的代工企業。停工期間,工人複工的勞動力成本增加,國際運輸也受影響。外貿訂單交貨時間也無法确定。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2月份,中國的外貿下降了9.6%,其中進料加工外貿下降17.9%,來料加工貿易下降16.3%,一般貿易也下降了16.6%。外貿下降後面實際是生産萎縮,流通受阻,大量失業。為全球供應鍊生産的工人起碼以億為單位來計算。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2、外貿訂單面臨被取消的風險。原有的外貿訂單和意向訂單出現很大風險。國外客戶可能轉而在海外其他國家尋找替代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雖然說有些國家發現自己的全球化風險很大,也不能完全依賴國際市場。供應鍊收縮到國内的趨向,這是供應鍊或産業鍊重組的趨勢。


3、國際貿易業務拓展難度增加。因為疫情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相關國家就減少航空運輸,或采取港口邊境措施,限制人員流動。原來企業參加的部分境外會展也沒有辦法參加了。國内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難度增加,為今後外貿帶來很大的下行壓力。


如何應對?我的基本看法是,短期經濟會受到嚴重的沖擊,長期疫情終究會被人類克服,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所以,我們仍然必須堅持擴大開放。當然,我們要擴大内需,讓内需成為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内需消費。但我們不能因為要擴大内需就忽視對外擴大開放。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外貿在解決就業、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始終扮演着領跑者角色,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江蘇、南京,江蘇經濟就是開放型經濟,如果開放一停擺,外資外貿一停擺,整個經濟就會大受影響。江蘇GDP占全國的10%,外資是全國第一,外貿是全國第二。


李克強總理3月10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按照國務院、黨中央部署,堅持對外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對我們沿海開放地區尤其具有指導意義尤其重要。因為外貿有利于穩定供應鍊,穩就業,穩增長。由于外貿發展和外資、全球供應鍊體系關聯度很高,涉及面廣,如果我們不把握這個時間節點,外貿不行了,就會喪失疫情危機中的發展機遇。外貿市場失而複得的成本就會很高,甚至會一去不複返。何況我們現在有機遇,醫療産品、口罩等很多産品,世界剛好有這個需求,我們正好借這個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應該把恢複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作為複工複産的優先選項,把穩外貿,穩供應鍊,留住供應鍊作為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抓手,又能夠緩解疫情對就業和産值的短期沖擊,又留住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外部動力,把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我談三個建議:


第一,抓住“穩外資”這個“牛鼻子”,從穩外資入手來穩外貿。現在外資外貿的關系和以前不一樣。以前産業間國際分工,外貿是因為生産要素不存在國際流動的結果或流動不夠的結果。現在的外貿是生産要素流動國際間自由流動的結果,也就是說現在的外貿是外資帶來的,江蘇和外資相關聯的外貿,加工貿易比重都要占到60%-70%。穩住外貿首先穩住外資。現在的外貿已經是生産供應鍊過程的組成部分。以前的貿易是為消費而貿易,現在的貿易是為生産而貿易,貿易和投資一體化了。


跨國公司本身的利益和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是不一緻的,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利益和我們有很多共同點。這樣我們留住了外資,留住了供應鍊,也會防止脫鈎的風險。美國市場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畢竟美國還是創新資源最豐裕的國家。美國要脫鈎,我們要加強和美國的經濟聯系,把美國的個别政客和企業家、美國人民要分開,不能因為個别政客來影響我們的戰略決策。


第二,要開拓市場,沒有訂單,沒有市場,生産就停止了,穩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穩訂單。在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後,我們的政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要多方聯動,抓住搶救訂單的黃金期,精準發力,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因為我們現在訂單的線下需求轉移到線上,激發大量的創新業态,促進生産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海外倉,運用“互聯網+海關”指導企業業務辦理的“零接觸”,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夠完成生産原料供應和産品出口的海關通關手續。疫情之下,一方面要保持産業鍊暢通,保證訂單及時交貨,保證合同及時履約,全力穩住外貿的基本盤;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地占領新市場,增加新訂單,打造新鍊條,結交新夥伴。這次疫情也讓世界看到了,世界實際是離不開中國的。


第三,要暢通外貿循環,打造“穩外貿”的生态系統。外貿

光是個外貿問題,涉及到供應鍊、産業鍊、流通、海關、政府管理、金融等等各個方面,要多點發力、點面結合,合力打造外貿的生态系統。宏觀政策方面要減負,減負包括減輕外資企業的負擔和内資企業的負擔,要給予國民待遇,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及時為企業出具不可抗力證明。在企業通關方面要開辟通關專用窗口和物流綠色通道,保證物資通關零延時。政府服務方面,要積極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疫情下面我們要齊心協力來打赢穩外貿和穩外資的“基本盤保衛戰”。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這也是戰略問題。


 在疫情當頭,形勢嚴峻的時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短期我們要合力打造全球人民共同團結抗擊疫情的氛圍,長期還是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既擴大對發達國家的開放,更加要重視“一帶一路”沿線貿易夥伴和投資夥伴的合作,紮實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這次“一帶一路”,我們的外貿1-2月份還增長了百分之二點幾,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們也初見成效,市場多元化,我們要全方位、高水平地開放。我現在還是這個觀點,“要以更大程度的開放來應對當前的短期危機,以更高水平的開放謀求長遠的發展。”


(本文系2020年3月12日南大華智研究院舉辦的“疫情全球流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在線研讨會發言精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