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十分之一;江蘇是實體經濟大省,先進制造業占比接近50%;江蘇是開放大省,利用外資全國第一,對外貿易全國第二。江蘇經濟加快恢複常态,對于穩定全國發展大局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經濟運行從幾乎“停擺”到恢複經濟發展常态,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為江蘇如何加快恢複經濟常态指明了方向。恢複經濟常态,複工複産是重點。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隻有企業活了,整個經濟才會活,企業正常運轉了,才有産出,才有就業,才有消費,社會經濟才能恢複常态。可見,搞活企業是恢複經濟常态的關鍵。
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各項惠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發生以後,由于停工防疫,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江蘇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遭受重創,很多企業苦苦支撐,甚至面臨倒閉破産。這個時候,政府必須出手,首先要讓企業能夠“活下去”,才談得上恢複發展。
這次疫情進一步顯露了中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已經出台的财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企業。要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可以考慮在協調完善的基礎上,把一些在正常情況下本該實行的減輕企業負擔的改革政策轉化為長期性政策,切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增強“造血”功能。
特别是小微制造業、服務業企業,本小利薄,但是對于經濟運行和就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要突出将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和降低企業運行成本作為長期的政策導向。
恢複産業發展的生态環境,提供企業正常運行的外部條件
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使經濟循環重新恢複暢通,是全面恢複生産秩序的重要一環。總體看,江蘇應該屬于較低風險區,更有條件也更應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複工複産,率先在全國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
事實上,江蘇在企業複工複産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作為實體經濟大省,特别要注意呵護制造行業的産業生态。疫情防控導緻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停擺”,直接引發産業鍊、供應鍊的中斷,對企業運行帶來極大困難,危及發達的制造業分工體系。
産業鍊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滞,上下遊企業都無法運轉。省内外區域之間要加強上下遊産銷對接,推動産業鍊各環節協同複工複産。要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确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産品出得去。要加強對企業複工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特别是要加強防疫服務和暢通物流管理。
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及時梳理哪些事情是企業正常運行必需的環節,以及受疫情防控的限制單靠企業無法解決的問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比如,複工複産,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做到“貨暢其流”。如果說物流是經濟運行的血脈,金融就是企業運行的血液。由于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鍊緊張甚至斷裂問題,應加大金融支持。這些單靠企業和市場是無法解決的,各級政府必須主動作為,主動服務。
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了,就會啟動經濟社會循環,市場“元氣”就會迅速恢複。企業這個經濟運行的“細胞”活了,産業發展的“生态”恢複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會自動引導企業恢複經濟活動。
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發展新興産業,進一步激發市場和企業活力
總體上看,江蘇市場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還應在促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繼續起引領和探路作用。
比如促進城鄉之間人員、土地、資金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向民營企業放開放寬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通信、金融等基礎産業領域的市場準入,打破行政性壟斷,促進競争,釋放增長潛能。
疫情對産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
江蘇民營經濟發達,企業家敢闖敢拼,發現商機、創新創業能力強。一旦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市場準入有了新突破,打破行政性壟斷有了新進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會有大發展,江蘇經濟就會更具活力。
高度重視外資企業的複工複産,千方百計保障外資企業全球供應鍊正常運轉
這一點對于江蘇特别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全球供應鍊産生了很大沖擊。江蘇是開放大省,從某種意義上說江蘇制造業已經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外資也已經深度融入江蘇經濟,成為江蘇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資企業恢複常态運行,不僅對江蘇經濟恢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直接關系全球供應鍊的穩定和世界經濟的穩定。
因此,幫助外資企業及時複工複産,不僅是江蘇經濟恢複常态的需要,更是增強外資對江蘇長期信心的需要。
一是要保障外貿企業産業鍊、供應鍊暢通運轉,特别要優先保障在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和服務鍊中具有關鍵環節的外資企業、掌握關鍵或者核心零部件的外資企業、形成關鍵模塊生産的外資龍頭企業複工複産。江蘇要加強同經貿夥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鍊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複生産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鍊穩定。要利用江蘇産業體系門類齊全、經濟發展内生動力強勁的優勢,加強内外資企業的協同合作,全力應對疫情帶來的短期經濟沖擊。
二是切實落實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凡是給内資企業的救助幫扶政策,都無條件适用于外資企業,切實減輕外資企業負擔。外資企業是成熟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的重要來源,對認定的高新技術外資企業實施同等政策幫扶,留住産業鍊關鍵環節,穩定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三是大力推動外貿新業态,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推動外貿新業态、新模式發展。鼓勵省内各地積極創新發展各類貿易業态,推動蘇州、南京、無錫等地用好綜合試驗區政策,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推動傳統内貿專業化市場轉型升級,實施内外貿一體化發展。
四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數字貿易。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易”,大量線下需求轉移到線上,激發了大量創新業态,促進生産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沖擊,有利于經濟恢複發展。
摘編自《群衆》2020年第5期,原标題為《以搞活企業為中心加快恢複經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