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強: 如何讓獨角獸企業在江蘇快速生長?

發布時間:2018-06-11

轉自:《群衆•大衆學堂》

      2017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了《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及獨角獸企業榜單。在這份榜單中,作為全國經濟大省的江蘇省,獨角獸企業僅占2席。“獨角獸”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過10億美元、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的企業。近年來,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迅猛。獨角獸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強,成長周期較短以及爆發式增長的重要特點。在經濟增速下滑的今天,獨角獸企業體現着新經濟的增長動力,對引領産業新業态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等有重要作用。


 一、2016年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聚在哪兒?

      國内外評價機構對獨角獸企業的發展都十分關注,國外四大權威機構Fortune、Visual Capitalist、CB Insight 、TechCrunsh分别公布了全球2016年獨角獸企業榜單。對四家榜單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可以對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分布情況有個初步了解。2016年全球獨角獸企業252家,排名前十的企業估值之和占總估值的37.2%,其中百億美元估值企業15家,螞蟻金服以600億美金估值的絕對優勢雄踞榜首。從行業分布看來,電子商務、互聯網軟件、金融服務是獨角獸聚集的三大行業,總占比近50%。從區域分布來看,252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全球23個國家,數量最多的是美國(137)、中國(63)、英國(10)。

     《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提出中國獨角獸企業标準為:在中國境内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獲得過私募投資且未上市;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根據這個标準,2015年我國獨角獸企業隻有70家,而到了2016年已達131家。131家獨角獸企業4876億美元估值,企業平均估值37.2億美元,其中技術驅動型占絕大多數,104家産生在國家級高新區。整體來看,我國獨角獸企業具有規模大、行業領域新以及分布相對集中的特征。

      從行業分布來看,我國獨角獸企業分布于18個行業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文化娛樂、交通出行四大領域,占比分别為21.73%、12.3%、12.2%和10%。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獨角獸企業區域集中特征明顯,“北上深杭”成為主要聚集地。目前我國已有16個城市出現了“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65家)、上海(26家)、杭州(12家)及深圳(12家),共占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的88%。其他城市中,天津産生3家,廣州、武漢各有2家,甯德、貴陽、南京、青島、蘇州、香港、長沙、重慶、珠海各有1家。湖南、重慶等西部省份出現獨角獸企業,打破了沿海城市對獨角獸企業的專有局面,讓經濟後發地區看到了互聯網對地域發展的新促進。

      江蘇省盡管經濟實力雄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居全國前列、軟件行業突出,但獨角獸企業孕育情況卻并不樂觀。在中國2016年上榜的131家獨角獸企業中,江蘇僅占兩席: 蘇州信達生物制藥、南京孩子王。前者屬于大健康行業,創立于2011年,估值10億美元;後者屬于電子商務,創立于2012年,估值10億美元。



      經濟體量排名全國第二的江蘇,與廣東浙江擁有相似的産業結構,卻在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上與廣東、浙江相去甚遠,僅能與處于中部、經濟後發的湖北省勉強持平。橫向看來,江蘇省缺乏大企業在行業内的帶動,例如阿裡、華為、格力、海爾等;縱向看,也沒能培育足夠的獨角獸企業,而獨角獸企業或将成為未來的龍頭企業,帶動行業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培育本土獨角獸企業對江蘇未來經濟發展,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二、現階段江蘇獨角獸企業為何難以成“群”?

      北上深杭之所以能夠成為獨角獸企業的聚集地,與其良好的創業環境及資本環境密不可分。北京獨角獸企業受惠于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态;上海獨角獸企業60%集中于“互聯網+”産業,順應了上海從“消費互聯網”進入到“産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深圳的獨角獸特點為技術驅動型,具有技術門檻的競争優勢;杭州獨角獸企業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阿裡生态圈是其中樞神經。四個城市要麼是雄踞前列的一線城市,要麼擁有主導生态的互聯網巨頭。面對行業和地域高度聚集的獨角獸群體,江蘇顯示出明顯的劣勢:

      (一)獨角獸更大概率出現在超大規模城市中,江蘇13個省轄市城市中多數規模仍不夠大,區域整體城市化程度不夠高。在超大規模城市中,資本、技術的聚集、創新更容易發生。江蘇試圖将南京、蘇州打造出獨角獸企業生态圈,但蘇州主城規模仍不夠大,南京城市現代化程度仍不夠高。超大規模的集聚,信息外溢必須跟城市現代化進程相聯系。人口聚集少,内在需求少,創新的動力也就不足。從技術革命的邏輯上來看,對比第一波技術革命英國工業革命,第二波技術革命德國汽車革命,現代意義上的技術革命不一定是工業的專業化,而更多的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尤其是信息、知識的聚集。

      (二)創新創業多與一流大學挂鈎,江蘇雖重點高校雲集,但一流大學偏少。美國矽谷模式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與一流大學的互動發展。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等多所高校緊密結合産業發展和企業需求進行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高校雄厚的基礎研究成為矽谷技術創新的源泉,技術成果不斷輸送給矽谷;而矽谷企業的實際經驗又能及時回饋到高校科研中,形成良性循環。在北京、上海、浙江,一流大學雲集,并且理工科作為強勢科目,能直接為企業創新提供技術、人才輸送及科研成果的支持。而在江蘇,一流大學僅南大一家,并且南大的強勢專業普遍偏理科,難以直接轉換成企業創新的科研成果。

      (三)江蘇缺乏科技研發中心,難以将高校的頂級科研直接轉化為成果。從高校的頂級專利技術,到技術驅動的獨角獸企業形成,中間有一個重要的環節——科技研發。研發中心能夠促使知識、科技的轉換,形成創新創業鍊條,創業企業才有機會在研發上下遊進行創新。江蘇缺乏高級研發企業,無論是高科技研發人才或是研發總部,都不在以南京為核心的地方。目前南京最強的研發中心包括華為、中興、電力電網等,但從上一波獨角獸企業的行業浪潮來看,互聯網、金融、需求響應等,都與這些研發方向無關。



      (四)在獨角獸企業成長最快的領域内江蘇缺乏自身優勢,缺乏巨頭帶動,互聯網經濟不夠發達。從國内外發布的獨角獸成長情況看來,成長最快的獨角獸企業集中在中國、美國兩國,主要涉及的領域為電子商務、交通出行、軟件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而在這些領域中,江蘇優勢并不十分突出。江蘇作為軟件業大省,2016年軟件業收入總量在全國省份中居第一,但僅有6家企業跻身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争力百強榜。從阿裡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城市電商發展指數排名中,江蘇處于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地理位置,13個省轄市卻無一擠進榜單前十。缺少行業領域内舉足輕重的龍頭骨幹企業,緻使江蘇省難以從軟件大省向軟件強省跨越。

      (五)缺乏獨角獸企業孵化平台。平台型企業業務拆分孵化成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重要來源,2016年中國131家獨角獸企業中,由平台孵化而來的共計31家,占總數的24%,總估值達2182.4億美元,占比44.7%。以阿裡巴巴為例,阿裡共孵化包括滴滴、美團等在内的14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達1988.5億美元。包括BAT等在内六家重要平台孵化企業,孵化出的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以自身為中心的地區附近,例如阿裡巴巴在杭州孵化獨角獸企業5家。在當前企業生态化的趨勢下,通過自孵化以及戰略投資獨角獸的方式,平台型企業能夠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态系統和更加全面的商業平台。缺乏獨角獸孵化企業,江蘇也就缺少了适合獨角獸生長的生态圈。創業企業“白手起家”,缺乏成熟大企業的流量、渠道、變現、資源整合等相關支持,也将面臨更大的創業風險,成功培育出獨角獸的概率也就相對較低。


 三、如何讓獨角獸企業在江蘇快速生長?

      城市規模不足、城市現代化程度不夠,缺乏與一流大學的創新合作,不能及時将頂級高校科研轉化為技術成果,缺乏互聯網龍頭企業帶動,以及獨角獸孵化平台的空缺等,是江蘇近年來獨角獸企業相對較弱的重要原因。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政策支持下,江蘇省應着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把握機遇,打造本土獨角獸企業。

      (一)引進高級研發中心,加強與一流高校合作,鼓勵高校科研向科技成果轉換。大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擴大蘇州城市規模,江蘇應當引進的不僅僅是資本,更重要的是研發中心、特别是高級研發中心,從而帶動知識、科技的高效轉換,在研發上下遊創造更多創新創業機會。加強研發中心與一流大學的良好互動,讓理論和實踐形成雙向反饋機制。鼓勵創新創業企業加強與一流院校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的良好互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打造江蘇核心競争力,形成具有技術門檻的競争優勢。



      (二)聚焦分享經濟、平台經濟、智能經濟三大領域,把握未來獨角獸企業發展方向。互聯網本身就意味着資源的共享,分享經濟給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平台經濟為獨角獸企業提供了更廣袤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商業模式轉型。智能經濟則對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不難預測,下一波獨角獸企業浪潮或将在人工智能領域。江蘇是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大省,招商引資多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然而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五百強的地位再也不是穩如泰山。江蘇應當适度前瞻,引入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加大科研力度,鼓勵技術創新,提前占領未來獨角獸企業可能爆發式增長的領域。

      (三)打造創新創業園區,培育孵化平台,形成創業生态圈。創業生态圈由于其對人力、資本、市場、技術、文化等資源的集聚,或将成為未來獨角獸企業爆發式增長的重要平台。杭州與深圳分别依托阿裡與騰訊形成了自身生态圈,為其孵化的獨角獸企業成長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持。江蘇可從與BAT的合作開始,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創業園區為主要培育基地,打造江蘇創業生态圈,吸引金融機構的入駐,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提供豐富的資源、周到的服務,以及高端人才的輸送。

      (四)鼓勵科技人才創業,尤其是大學生、精英人才創業,培育中小企業家冒險精神,加大創新創業教育投入。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氛圍下,結合江蘇自身龐大的經濟體量、優越的地理位置,把握獨角獸企業發展趨勢,通過引進研發中心、與高校良好互動,打造創新創業園區,加大創新創業人力資本投入,江蘇跻身獨角獸企業集聚地區,或将指日可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