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榮: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有序推進複工複産

發布時間:2020-03-17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依靠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進。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要落實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不搞“一刀切”,盡快有序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确保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制造業企業普遍出現複工複産難,具體表現為勞動力短缺、中間品供給不足、營商環境惡化。


第一,返工難——勞動力短缺。疫情對勞動力流動的限制加劇了戶籍制度引發的勞動力市場分割,城市本地勞動力可在家辦公或達到一定防疫标準後上崗。對農民工而言,交通阻斷影響返城,而社區封閉管理導緻臨時居住場所短缺,進而影響返崗,如果企業不集中安排住宿或将被勸返。因此,短期内會出現“用工荒”。


第二,配套難——中間品供給不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垂直專業化分工程度較高,上遊某一關鍵環節延遲複工會影響下遊的正常生産。如果企業對疫情存在理性預期,并由此引發“囤貨”“搶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劇中間品短缺。為了實現緊急供貨,短期内中間品進口貿易會快速擴張。


第三,經營難——營商環境惡化。短期内企業工資、社保、利息等剛性支出以及防疫措施、交通管制引發企業運行成本上升,而産能不足導緻現有訂單無法按時交付,資金鍊面臨斷裂風險。在防疫特殊時期部分地區主管部門掌握企業複工審批權,由于存在審批拖延,很多企業目前隻能評估庫存信息,無法确定複産時間。企業法人是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如果出現疫情,企業法人将承擔連帶責任,企業将被迫停産。


本次疫情已經對宏觀經濟運行産生負面影響,可能會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失業潮,破壞制造業産業生态,造成市場預期不穩、市場信心不足。


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失業潮。與大型企業相比,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更難獲取複工許可,長時間的停工停産将加劇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盡管央行已經投放巨額流動性,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資本錯配仍然嚴重。站在金融安全的角度,如果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風險進一步蔓延,就會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站在穩就業的角度,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如果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會加大穩就業壓力,甚至出現失業潮,影響社會穩定大局。


破壞制造業産業生态。疫情擾動引發制造業産業鍊、供應鍊中斷,抑制内外商務經貿活動,短期内部分行業有産業轉移替代的風險,由此引發的沖擊将超過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疫情結束後,中國企業将面臨更為複雜的國内外競争環境。


造成市場預期不穩、市場信心不足。當前的擔憂不僅包括短期内中小制造企業經營困難和産業轉移替代風險,還有投資、消費預期下滑。複工複産難和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引發市場主體的負面預期,導緻企業延緩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居民推遲傳統大宗消費計劃。因此,在積極應對疫情的同時,需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當前形勢下克服疫情擾動,既要立足當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複,創造條件促進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制造業企業盡快複工複産,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更要着眼長遠,落實改革舉措,提供制度保障。


立足當下,統籌兼顧。加強疫情特别嚴重或風險較大的地區防控,湖北省特别是武漢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局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同時,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制造業企業盡快複工複産。制定企業有序複工複産的路徑,即以制造業特别是外貿企業率先恢複生産為抓手,帶來局部生産性服務業的恢複生産,進而帶來生活性服務業的恢複生産,最終實現全面複工。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生産、人民生活的影響。特别地,通過加強國家免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輿論宣傳,增加職工申報身體異常信息的意願;通過為企業購買保險,降低企業由複工複産帶來的疫情成本。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的财稅、金融、社保等政策,緩解企業經營困難,積極修複制造業産業生态。


着眼長遠,深化改革。就中長期制度安排來說,要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抓好應急機制、社會、科技、醫療與民生密切相關項目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雙赢。完善社區網格化管理。借助智慧城市系統,建立常态化管理人員和應急管理人員相結合的網格化治理機制,依靠社區公衆力量,依靠社會組織自治,共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完善數據共享平台。打通城市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建設智慧城市。完善應急機制。重視非傳統安全風險,開展常态化公共突發事件演習,提高公衆應急意識和危機處置能力。完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和機制。重點培育公共衛生技術人才和公共衛生宏觀管理人才,将位于湯山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建成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演練和實訓基地。完善公共支出預算體制和應急預算體制。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每年安排财政預算資金專門用于應急處置,逐步實現應急資金預算常态化。


轉自:新華日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