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彪: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江蘇新作為

時間:2021-07-07浏覽:4132

        進入新發展階段,江蘇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的“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争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争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求,對自身在全國的發展地位和角色有新認識、新定位。構建新發展格局,江蘇要有新作為。

        深刻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含義

        我國過去是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大進大出的出口導向,是以國際循環為主,國内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世界加工廠”的角色。現在是要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内市場成為主戰場。

過去是利用國際市場為主,是一種客場全球化;現在是轉向利用國内市場為主,是一種主場全球化,國内市場的作用充分體現。要通過對内對外開放,把中國市場建設成為全球市場,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也為世界經濟複蘇和成長貢獻力量。

        主場全球化的運行架構凸顯了經濟的樞紐、節點、中心和市場網絡聯系的決定性作用。我省制造業在世界的實力和地位以及江蘇在全國開放型經濟中的作用,決定了江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完全有條件展現新作為——連接國内外需求的世界先進制造中心;向内向外集聚資源的節點;構建雙循環的交通樞紐、科技樞紐、貿易樞紐、金融樞紐、信息樞紐。

        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是針對全國而言,不是要求各地都搞省内市内的自我小循環。江蘇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生産力發展水平高,政府有效率,要“争做示範”,最重要的是做有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事。

        清醒認識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機遇挑戰

        江蘇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全球化的尖兵,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構建新發展格局,利用國内市場、向内集聚資源、發展民營經濟、鼓勵企業走出去,都将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物美價廉、生産要素成本低是以往發展的比較優勢。新發展格局要求擴大内需,以内需連接國内外市場,作為虹吸全球資源的重要力量。江蘇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還比較大,工資性收入占比還比較高,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和蘇北地區居民收入,依然任重道遠。

        在出口導向全球化格局中,是以上海為樞紐、中心和龍頭,這要繼續堅持。蘇錫常通四市經濟體量占全省一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也是得益于上海的輻射。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争做示範,就要發揮各地尤其是南京的樞紐作用,着力把南京真正打造為都市圈的中心或樞紐。

        長期以來,各地是利用優惠政策形成“窪地效應”,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搞出口。現在要利用内需市場、向内集聚資源,就要發展各種城市内需平台,吸引全球人才、技術、知識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創新經濟,展開新一輪競争。

        “十四五”時期江蘇要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要在堅定實施擴大内需的基礎上,把出口導向型經濟全球化戰略轉換為基于内需的經濟全球化戰略。縮小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江蘇擴大内需的增長點。其關鍵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調整現有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形成中等收入群體占優勢地位的收入分配結構。

        要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省内全域一體化、建設統一大市場的任務,置于改革政策設計的優先次序。新發展格局必須基于強大國内市場的支撐,為全球資源要素提供增長與發展的機會。要把要素市場化改革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的突破口和關鍵環節,深入謀劃研究,在“十四五”規劃中予以重視和強調,力求取得實質性突破。

        要建設各類虹吸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平台,大力發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這是未來參與國際競争的重要措施和途徑。在主場全球化态勢下,以生産性服務業為核心的城市産業發展,是世界性城市的主要标準,是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平台的主要特征,是為全球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和知識資本創造發展空間的主要載體。要繼續支持南京以發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為主的産業定位,做大南京都市圈;堅決放寬各類人才落戶政策,鼓勵全球人才要素等向大城市集聚。

        要領會新型舉國體制的内涵,在市場基礎上調整産業政策的重心,把重點放在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鍊和産業鍊集群建設上。下一步應繼續緊緊抓住“鍊主”和“鍊長”,前者是從技術、市場兩方面發揮好龍頭企業的作用,運用資本市場鼓勵企業收購兼并,後者是完善省領導牽頭的産業鍊負責制,協調關鍵産業鍊中的生産要素供應等重要事務,進而推動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鍊,集中資源、更高标準建成若幹全球産業鍊集群。


來源:《新華日報》,本文摘自其在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37次會議上的發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