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0期《經濟研究》發表了我院安同良教授和聞銳的論文《以互聯式創新網絡樞紐節點為靶向的中國創新激勵政策——基于組合式知識生産函數的探讨》,本文為本期經濟研究的封面文章之一。
選題背景和意義
中國經濟已步入創新驅動、構築新質生産力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而推動中國創造、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離不開對創新行為的有效激勵。随着萬物智能互聯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式創新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的底層邏輯。企業、異質性知識主體與消費者在多邊網絡下通過目标知識搜尋發生廣泛的連接,通過連接進行知識的便捷流動、共享,形成了分布式多主體協同、樞紐節點主導創新的互聯式創新網絡。
在互聯式創新背景下,傳統創新激勵政策的不足愈發凸顯。不管是普惠式創新激勵還是擇優補貼選擇型創新激勵,都難以聚焦到真正的創新型企業,使得創新激勵政策對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高質量創新的激勵效果欠佳,且會誘發企業不當的“騙補式創新”“策略式創新”等。互聯式創新網絡的形成意味着創新主體間的關聯度更高,處在網絡樞紐位置的關鍵創新主體會影響其他大量主體,進而影響整個網絡的創新績效。當前,美國的創新政策專注于對中國關鍵創新主體進行靶向精準打擊,比如對通信領域華為、中興的制裁打壓。中國的創新激勵政策亟須關注如何找到關鍵創新主體并對其進行靶向性支持和保護,從而最大化總體創新産出并保障創新鍊、産業鍊的安全。因此,本文基于互聯式創新網絡視角,研究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激勵政策應當如何轉型。
主要内容和結論
本文梳理總結了中國創新激勵政策的演化趨勢,基于互聯式創新網絡,構造了創新主體的組合式知識生産函數,建立了以知識搜尋、組合并創生新知識的創新行為模型,并用Katz-Bonacich中心度測度了創新主體在網絡中的位勢。模型求解結果表明,海量知識在樞紐節點的集聚導緻了其創新成果的非線性遞增式湧現;創新激勵政策對樞紐節點激勵效果更好,以樞紐節點為靶向的創新激勵相比普惠式和選擇型創新激勵能取得更多的政策淨收益。本文基于Bianconi-Barabasi模型來推導網絡的生成過程,發現樞紐節點對互聯式創新網絡的總體結構優化以及整體創新績效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技術可幫助創新主體提高中心度、成為創新的樞紐節點,而大企業、國有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更具備成為樞紐節點的潛力。經驗分析方面,本文基于不同創新主體共同申請專利的行為,挖掘背後的創新合作關系,構建了中國ICT領域2013—2022年的互聯式創新網絡,檢驗了理論模型的結論,并發現美國當前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樞紐節點進行的靶向化打擊會威脅中國産業鍊、創新鍊的安全。
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互聯式創新網絡中的樞紐節點是真正的知識創造主體、創新型企業,其關鍵地位使其能主導創新格局,并帶動、提升整個網絡的創新績效。第二,掲示了數字經濟時代互聯模式創新的微觀行為機理,發現創新主體在互聯式創新網絡中的位勢決定其創新績效,從而為中國創新激勵政策從工業經濟時代的大水漫灌式向數字經濟時代以樞紐節點為靶向的精準滴灌模式轉變提供了理論支撐。第三,在當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樞紐節點進行打壓的情況下,提出了通過保護和支持樞紐節點來保障創新鍊、産業鍊整體安全并提升整體創新産出的應對措施,為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與科技圍堵提出了辯證對策。第四,進一步分析了如何培養創新樞紐節點,為中國企業加快占據全球互聯式創新網絡的核心位置提供了理論指導,并指出了高校、科研院所在互聯式創新網絡中發揮了重要的知識橋梁與平台作用。
政策啟示和建議
第一,中國創新激勵政策應從工業經濟時代傳統的大水漫灌模式、單壟澆灌模式向數字經濟時代以樞紐節點為靶向的精準滴灌模式轉變。應充分發揮選擇型創新激勵政策的靈活性,以樞紐節點為靶向進行精準滴灌,并根據每個節點在互聯式創新網絡中的位勢進行梯度化補貼、稅收減免等。此外,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複雜度的提升使得樞紐節點企業承擔了更多的研發風險,政府可以給予充分的金融支持與保障,避免樞紐節點因研發項目失敗而承受重大損失。
第二,靶向性保護已被技術發達國家精準打擊或尚未被攻擊的中國創新樞紐節點。對尚未被打擊的樞紐節點,政府應提前對其進行預警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其在技術發達國家可能的打擊下陷入困境。對于已被精準打擊的創新主體,應給予各種類型的政策支持以更好地保護這些樞紐節點,包括創新的多維激勵及全産業鍊的生态支持,如對芯片、内存、屏幕、算力等各種配套設備的建設。
第三,創新激勵政策還應對那些具備成為創新網絡樞紐節點潛力的企業、高校等進行鼓勵和支持,加快培養其成為樞紐節點。鼓勵企業加快研發環節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與互聯式創新促進創新網絡中的連接,以便利知識流動與創造。對于大企業、國有企業,應激勵其加快“智改數轉”,打造一體化數字平台、促進全産業鍊的創新協同。賦予高校知識創生與知識連接的重要使命,支持其進行深度的政産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成為創新思想、技術、知識彙聚的平台。
第四,進一步鼓勵民營企業創新,助推其成為互聯式創新網絡的新樞紐節點。更好地發揮現有樞紐節點的輻射帶動作用,縮短知識在不同節點間流動的距離,為更多的其他創新主體提供知識和創新資源彙聚的平台。鼓勵普通節點和創新樞紐節點連接以彌補自身知識和資源的不足,從彙聚的海量知識中進行知識搜尋與組合,以産生自身獨特的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