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近三十年來中國城市體系人口分布的兩極分化現象,本文構建一個綜合的量化空間均衡模型,闡釋向心力的集聚效應、離心力的通勤成本、區位基礎以及遷移摩擦對城市規模和城市體系演變的影響。理論模型推演、結構式估計和反事實模拟的結果表明:改善通勤成本或降低遷移摩擦會使特大及以上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導緻城市體系分布更加集中;均等化集聚效應會顯著驅動中小城市人口增長,使城市體系分布向均勻化演變;區位基礎的舒适度或生産率均等化将促進中小城市人口增長,而消除城市間房價差異則有助于提升特大及以上城市人口規模。反事實政策評估的結果表明,城市體系均勻化分布會促進社會公平但降低社會總産出,而城市體系集中化分布會提高社會總産出但有礙社會公平。因此,本文兼顧效率與公平,提出未來中國城市體系宜采取“穩兩頭、促中間”的結構優化道路:以外圍中小城市的社會公平和超大城市的經濟效率為基礎;重點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地區的中小城市發展,引導城市體系由“啞鈴型”向“橄榄型”結構轉變,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格局。
[關鍵詞] 城市體系;城鎮化路徑;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量化空間均衡;
來源:經濟研究,2024年第9期